第209章 比肩垓下,李翊将诸侯之兵,决战袁绍十五万大军 (7/11)
> “淮阴侯将三十万兵,攻之,大败项羽于垓下。”
“今子玉亦将诸侯之兵,北击袁绍。”
“只是不同于垓下一役,汉军多,楚军少。”
“今我河南军少,河北军众,子玉当小心谨慎。”
“若能成功,则殊于淮阴侯矣。”
李翊拱手拜道:
“请主公放心,大丈夫既领重任。”
“自当效死,以报殊遇。”
刘备再三叮嘱,然后亲自送别李翊大军北上。
天子刘协,会同文武百官,一齐出城,送别大军出发。
大家都知道此战意味着什么,即使是朝廷中枢也得把牌面拉满。
李翊亲提四万大军北上。
这其中还包括了公孙续的幽州骑、吕布的并州骑、张绣的凉州骑。
三类骑兵,刚好是汉末战力最强的兵团。
饶是如此,李翊也没打算用这支骑兵来跟袁绍的骑兵部队硬碰硬。
他依然是采取原来的作战计划,先歼灭袁绍的骑兵部队。
然后便是我军骑兵大显神威的时候。
一旦袁绍没了骑兵作掩护,又没有足够的远程火力压制骑兵冲锋。
那么纵使袁绍有十万大军,吕布等骑兵也能轻易撕开他们的防线。
决战地点,李翊选择了黄河边。
因为此战的战略目标很明确,就是歼灭袁绍的主力部队。
袁绍为了殊死一搏,几乎是釜底抽薪,动员了河北剩下的兵员极限。
再多征调,就会激起大量民变了。
因为兵马多的坏处,就是用到的民夫也多。
算上后勤民夫,说袁绍动用了四十万大军也不算吹牛了。
李翊引军一路向北,直往鄄城而去。
佯装是要从此渡河,袭取邺城。
袁绍接到消息之后,即刻全军拔营,准备出击截住李翊的部队。
左右或有人谏曰:
“今李翊大军尽出,欲渡河袭邺。”
“陈地必然空虚,不妨举大军去陈郡,迎取天子。”
“则李翊必引军还,我道却于半道击之,则李翊可破,河南可定也!”
袁绍大怒,叱道:
“汝等小辈,岂知兵法?”
“李翊惯于用兵,我大军在此,行速岂有李翊快耶?”
“若使其渡河袭邺,我军救之不及,则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