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君臣相得,遥相顾,道是帝业未可知 (14/15)
bsp; “先生心中已有答案,又何必问我?”
李翊却道,“翊愿闻主公心中之所想。”
刘备背着手,正色说道:
“曹操与我同处河南,据守黄河。”
“若按军师此前分析,袁绍不出两年,便要对南方用兵。”
“以我徐州之力,断难独自抵挡河北大军。”
“而曹孟德不甘于袁绍之下,肯定会与我们站在同一战线。”
“此可以为引援之力。”
微微一顿,又将话题转到刘表身上。
“刘景升虽坐拥荆州,带甲十万,战船上千。”
“然其始终不愿发兵对外,今招张绣于南阳,便是佐证。”
“若是将来袁绍用兵南下,备断言刘景升会坐山观虎斗,断不会与我徐州同仇敌忾。”
“所以是曹司空,还是刘荆州,备想答案已不言而喻。”
刘备接着分析道:
“备以为,在这件事上,我徐州的态度,最好就是不插手此事。”
“任其两家自行解决便好。”
在刘备看来,曹操是将来对抗袁绍的重要盟友。
他们刚刚联手击败了袁术,证明了两家合作的可能性。
将来面对更加强大的袁绍,无论是曹操还是刘备,都不能缺少对方的力量。
至于刘表,刘备与荆州互通贸易。
本来也没什么大的矛盾,也犯不着在这件事上去得罪他。
所以直接置身于外,是刘备认为最好的处理方式。
“不知军师以为如何?”
刘备又问李翊的意见。
李翊此刻却并未马上作答,反而沉思了许久。
迟迟未对此作出答复。
刘备感动有些奇怪,军师平日做事一向果决。
怎么在这件看起来最好解决的事上,反而踌躇不定?
“莫非军师有不同意见?”
刘备试探着问。
李翊摇了摇头,“不,主公适才分析的利害关系,翊认为并无不妥。”
这……
刘备更加感到诧怪,继续追问道:
“既然军师对此,并无意见。”
“那即招那名曹使过来,告知其我徐州态度。”
“军师看是如何?”
刘备相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