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进逼孙登 (2/3)
城左近的军事部署基本完成,诸葛亮才准了吴国使者、侍中潘翥前来觐见刘禅。
潘翥已经惶恐到不知所措了。
无论是他,还是孙登、孟宗等人,都将诸葛亮视为蜀汉实际上的掌权之人,而刘禅只不过是居于深宫、不施政令的‘傀儡’皇帝罢了。但眼下诸葛亮让他去见刘禅……
“外臣潘翥拜见陛下。”潘翥恭敬行礼。
刘禅身着皇帝常服,站姿端庄,一派儒雅温润之感,点头应下了潘翥的行礼,举止十分得体:“潘卿,朕昔日在成都就听过你的名字。你父潘承明为孙氏尽忠,你亦是忠臣之后。朕素来敬重忠贞之臣,来人,赐座。”
潘翥正色答道:“谢陛下赐座,但外臣不敢坐。我家陛下命外臣来见陛下,是想问一问为何汉兵去而复来?未与大吴通气,就纵兵围城,却是何故?如何不顾吴、汉两国盟好多年?”
刘禅缓缓说道:“潘卿所言不错,汉、吴两国的确盟好多年。此前朕不在东,而在白水等处,道路远隔,对吴国情况不能尽知,故而移驾前来。”
“朕之先帝与吴国先帝有姻缘之谊,朕与吴国皇帝亦当平辈论处,为兄弟之谊。朕年长孙子高两载,应当为兄,对他更应照顾一二。”刘禅笑了一声:“朕此番前来,是要与孙子高共议吴国之将来,以及吴国存续的。”
潘翥并不相信刘禅的这些话,当即驳斥道:“陛下此言谬矣!西陵乃是吴国之地,这是贵国诸葛丞相亲自许诺过的,既非汉地,陛下如何领军不告而来?此非有利盟友之道!”
听闻潘翥之言,刘禅的嘴角也降了下来,缓缓言道:“朕不与潘卿辩驳口舌之利,潘卿终究为臣,有些事情潘卿难以负责。这样吧,朕遣侍郎陈奉宗与你一同回返城内,由陈侍郎与吴国皇帝来说。”
潘翥只得应下。
陈祗是刘禅身边少有的亲信之人,而且是刘禅的嫡系亲信。相比陈祗,费祎、董允这些曾任侍中的所谓亲信,与刘禅有着年龄、身份、阅历上的隔阂,终究不能全信,还是同龄之人用起来更为稳妥。
而陈祗恰好就是刘禅身旁这样一个完美的亲信:陈祗出身高门、外祖父是司徒许靖。陈祗身长八尺、相貌威严、声音清朗、智谋多出,是天生的能臣模板。陈祗甚至还多有技艺在身,擅长剑术、射箭、马术,占卜、篆刻、琴乐这些也是陈祗擅长的技能。
用陈祗出使西陵,而非惯常负责外事的费祎出使,这显然是刘禅在培养嫡系的态度。
没人说什么,没人敢说什么。丞相都乐见其成,别人又算老几?
陈祗随着潘翥一同进城,刚入了城门,就见到了心焦如焚、在此等待着的孙登。
简单的礼节问候过后,孙登直接问道:“尊使来西陵城是为何意?不妨直言。”
陈祗拱手沉声作答:“我家天子以为,陛下与吴国在建平郡、西陵郡两郡抵抗魏国侵攻定当艰难。而以眼下之形势,陛下若是从此地出兵攻魏,从实而言,几乎难有作为。”
“荆南之地魏国防守严密,在此攻魏并非上策。而吴国故土广大,荆南之地是吴国故土,交州等处亦是吴国故土。与南郡、长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阳郡等郡相比,魏军皆是北人,对交州等地的管辖定当薄弱,陛下若要恢复故土,不妨以交州之处作为开始。”
“为表汉、吴多年盟好之意,我家天子欲以牂牁郡、兴古郡二郡之地来交换吴国之建宁郡、西陵郡。”
孙登面色煞白,嘴唇颤抖,不知是因为惧怕还是愤怒之故,伸手指着陈祗说道:“世上哪有强行更换领土的道理?吴国只有这两郡了,你们也要夺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