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谦让推辞 (2/3)
黄权沉思几瞬,似乎用了很大的决心,摇头拒绝道:“禀陛下,豫州西接荆州、东临扬州,乃是两州粮草之重要来源,碍于军事,臣认为不应先动豫州,免得出了差错,误了朝廷国政大事。征收算赋也好、屯田征粮也罢,都不应先从豫州来改。”
“臣以为,此事不如让兖州先做。兖州比豫州更富饶些,民屯更少,裁撤起来更加便利。加之兖州今年又没遭水灾,是个尝试的好地方。”
“兖州吗?”曹睿是真被黄权的言语惊讶到了。这般送上门的政绩,黄权竟然不要,还送给了兖州。
曹睿一时不知黄权这是高风亮节、还是为怕出错,或是真的处于稳定粮草、以免生事的角度。
“兖州就兖州吧。”曹睿道:“黄卿也是在朕身边做过侍中的,就此事拟一道敕书,替朕问一问孙资,他兖州能不能将裁撤民屯和分田的事情办好,让他细细拟好了方案之后,再回禀给朕。”
“喏,纸笔就在那处。”曹睿朝着书房角落的地方指了一下:“黄卿去拟吧,拟好了拿给朕看,朕再用印。”
“遵旨!”黄权应道。
此番欲要裁撤民屯,实际上对军屯并无影响。
何为军屯?陆逊带着羌兵在沓中屯田种麦、蒋济管着五万吴国降兵在淮水南北种田、贾逵在皖城一带让兵士们屯田,这些都是军屯。
而民屯,就是经历汉末乱世、离开家乡和土地的百姓们,重新被官府聚拢起来种田罢了。
民屯以河南居多,河北偏少。
豫州的颍川、陈、汝南、谯、梁、沛各郡,司隶的河南尹、兖州的陈留、东郡、济阴郡,雍州的京兆、扶风等郡,还有冀州的魏郡等处,都是民屯盛行之处,而这其中的道理,也并不完全相同。
豫州、兖州这两处地方,屯田兴起的最早,制度最为完备、人数也相应更多。换句话说,越是在汉末被打得破烂的地方,屯田也就越多。
而河北邺城的屯田,多是在魏国中军东奔西讨的背景下,安置和看管兵士家属所设。先帝曹丕称帝之后,从邺城又向洛阳迁了五万余家,加之河南尹此前的民屯,这让司隶也成了屯田重地。
其实从总体上来说,大魏的大户、自耕农还是要比屯田民数量更多的。建国十年以来,各州各郡的郡守、县令都经受住了检验,以大户和自耕农为主体的郡县也都是能征调上来粮食的,将战时权宜的民屯拆分,对国家并无实质性的重大影响,而且民屯都由朝廷和官府管理,裁撤起来也容易些。
军屯还在就是了。
大魏最不缺的就是土地,人少地多、田土荒芜,这是大魏急需解决的问题,也算是现在可以分田的一项优势所在。
若是这几年能将民屯解决,那下一个要解决的,就是世家、豪族和高门大户了。只不过这块骨头,要比裁撤屯田要难的多……
送走了黄权之后,新任的散骑侍郎傅嘏从外进入,略带几分紧张的说道:“禀陛下,司空和刘枢密在外求见,不知陛下是否要见上一见?”
“还见?朕还没用晚膳呢,刚送走了黄权,这又来了两个。”曹睿笑道:“你去与他们两个说,朕要用膳,他们两个也是需要吃饭的。先别等着了,各自回去吃饭,半个时辰后再到朕这里来。”
“遵旨。”傅嘏躬身行礼领命,走出去的时候还有些许紧张。第一次随侍君前,又第一次与司空和枢密这般大员对谈,是该将陛下的原话重复呢,还是自己整理总结一下?
纠结中的傅嘏,还是选择对司马懿、刘晔二人说了原话,却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