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天子门生(感谢【污水上的桥梁】打赏) (2/3)
级重将们各有部曲,父死子继乃是常态,都督位、将军号、部曲皆可世袭,且少有意外。
与此相比,反倒映衬着北面大魏的选将制度更加进步了些。
若从一个客观的角度来评判,眼下的襄樊之地,好似一个为吴国、为孙权量身定制了的战场。
鱼梁洲大营坐镇汉水之中,北面樊城与南边襄阳皆在水边,樊城北与襄阳南最远之处,距离不过七、八里,离鱼梁洲也不过十里左右的距离。位置最远、东北边的淯口,离襄阳城也不过二十里,离鱼梁洲不过五里。
襄阳、樊城、淯口三处,皆在汉水边上,被鱼梁洲大营所控。而惟一没有兵力的地方,则是孙权撤军班师、前往武昌的方向。
孙权的确懂兵法军略,这几处战场、这鱼梁洲大营,选的倒是当真不错。若不能胜,全师而退也是无虞的。
可问题来了。
七万的兵力被分为五份,试图面面俱到、稳妥得当,可分散到具体一处之时,战力却未必够用。
……
孙权在鱼梁洲大营把控战机之时,身在洛阳的曹睿也没闲着。
明日就要前往许昌,该做之事还有许多。
当然,这些说的都是朝中之事,并非宫中。接连两日,应对毛妍、孙鲁班二女就已经够了,其余众女,曹睿无心也无力一一召见。
国事要紧啊!
巳时二刻,曹睿车驾从北宫南门缓缓驶出,从城南的开阳门出了洛阳城,车驾又转向了西边。
哪个朝代都是一样,城内的土地不够了,自然就要向城外拓展。
开阳门外,本就已经修建了太学和崇文观。今年上半年之时,光禄勋杨阜又向尚书仆射卫臻请了许可,在太学西边修了一大片房屋,唤作‘集贤院’,与太学中的‘集贤堂’相对应。
而这‘集贤院’的用途,就是来安放光禄勋治下的郎官们,以及每年产出一批的太学郎。
太学之中,也流传过这样一则笑话:来太学读书,要么在太学住三年再回原籍,要么毕业后去边地屯田三年,回到集贤院中再发出去,都不用进北面洛阳城的。
在洛阳待了许久的杨阜,昨夜得知今日皇帝要来,提前一个时辰就等在了路边。
上一次见杨阜是在前日的朝会上。今日面对面见到,杨阜口中祝贺得胜、欢迎皇帝来巡的话语接连不断。
集贤堂内的院中,已经在院中空地上搭好了皇帝说话用的讲台。百名太学郎,以及洛中一百五十多名原本的各色郎官,悉数在空地上周围站好。
曹睿方一入内,便在属官的指挥下同时朝着他行礼叩拜。
“都起身吧。”曹睿右手向上虚抬了一下:“明日朕去许昌,今日朕来集贤院中,就是要与你们、与朕的天子门生们好生聊一聊,再与你们说说你们的前程。”
“都坐下吧。”
两百余名郎官,此刻都在院中面色恭谨的束手站着。曹睿挥了挥手,示意他们坐在席上,这才各自坐下。
在外辛苦了三年,如今得见皇帝,还能听到自己未来前程的安排,又有谁会不激动呢?不过和太学郎们比起,那些原本举孝廉而来的郎官们,此刻的兴奋程度就没那么高了。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