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汉吴之隙 (3/3)
; 邓芝继续说道:“去年丞相南征,前后不到一年时间就降服了南中之地的叛乱,可谓是武功显赫。加之孙权此番又在皖城大败。”
“一增一减,想必孙权定不会此再有疑虑了。”
诸葛亮点头应道:“正是此理。影响汉吴之间盟好的因素一共有三。”
“其一,东吴怕汉弱而被曹魏所乘。今南中已定、兵甲已足,加之孙权沿江自保,汉吴之间的实力不存在太大差距。”
“其二,孙权将汉污名为‘蜀’,既然孙权有意结盟,让孙权自去改了称呼便是,此事不应成为阻碍。”
“其三,陛下为汉帝、孙权为吴王。孙权在夷陵战后曾给先帝写信,称孝愍皇帝已经不在,妄言让先帝去掉帝号、改为汉中王。”
诸葛亮语气平静的说道:“既然孙权与陛下之间的身份差了许多,那么要么孙权肯向大汉称臣,要么孙权自己称帝,再或汉吴之间不论身份、只论实际。”
“伯苗,”诸葛亮看向邓芝:“前去将东吴使者张温请过来,本相要亲自问一问他。”
邓芝领命而去。
诸葛亮的目光移到了李严身上。同为托孤之臣,李严在朝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还是有的。虽然现在政事尽归于相府,但是这种国家大事还是要争取与李严达成一致。
“正方,与吴结盟一事你有什么看法?”诸葛亮问道。
李严微微想了片刻,拱手说道:“丞相,魏国是篡逆之敌国、东吴是屡次背盟、并且让先帝兵败的仇国。无论是魏还是吴,其实都是大汉之敌,只不过事分轻重缓急罢了。”
“在下以为,此事不如禀报陛下,请陛下最后决断吧。东吴与先帝之仇人尽皆知,此乃国仇,看陛下是否愿意搁置此仇了。”
诸葛亮微微皱眉。
与吴联合乃是大势所趋。
若是真等东吴势弱、再次向魏请降或是被魏所灭的话,如今大汉只有益州一州之地,即使姜尚、孙武再世,恐怕也难以逆转。
李严的话虽然没有表示反对,其实也在同意与不同意之间。但李严刚刚所言请陛下最后决定,这话却正确的让人无法挑出半点毛病。
诸葛亮微微颔首:“正方所言极是,本相自会与陛下说明此事的。”
(本章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