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孙权震悚,陆逊筹谋 (4/5)
bsp; 潘濬作为国家镇将,西境坚壁,明明可以不去深涧、滟滪,在巫县居中指挥即可。
但他去了。
既然去了,就要负责到底。
节将弃关而走,对军心士气的打击不言而喻。
所以,其他关卡且不去提,但滟滪关的失守,潘濬这个太常前将军必然要负主要责任。
就是直接夺他节杖,槛车问罪都不为过。
殿内一片死寂,落针可闻。
良久,陆逊放下手中帛书。
他神情颇为沉稳,徐徐出声:
“陛下,倘若羽檄所报非虚,彼时局势确然危急,承明弃关而走,实乃无可奈何之举。”
孙权眉头紧锁。
陆逊仍保持沉稳之色:
“巫西诸关迅速沦陷。
“军势已如山崩堤溃,绝非人力所能挽救。
“潘太常彼时欲进不能,若退守滟滪孤关,关内粮草或可支撑。
“然援军何时抵达,能否抵达,将士不知。
“不知辄惊惧,惊惧辄生变。
“承明麾下将士,多有荆州籍贯之人…蜀人既胜,只须稍加煽动,则内变自生。
“届时,非但不能保全关隘,承明亦危矣……或为溃兵所挟,或为降蜀之徒所害。”
言及此处,他顿了一下才又道:
“承明持节督军,一旦被害,巫县势必大乱。
“若然,孙镇西不能救也。”
孙权闻言,瞳孔微缩。
他自然明白荆州兵与蜀汉那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陆逊所言,并非危言耸听。
潘濬当真战死或被害,对士气的打击更为致命。
至于孙韶…这个大吴镇西在荆州根基不深,不过稍稍起到钳制潘濬的作用而已。
念及此处,孙权因潘濬节将弃军而走燃起的怒火稍稍平息:“依伯言之意…承明弃关并无罪愆。”
“正是。”陆逊颔首。
“巫县城高池深,更有铁索江关阻遏蜀人舟师,乃大吴西境真正的屏障。
“承明聚拢败兵,重鼓士气,倚城固守,此则为我大吴援军西进争取时间而已。
“陛下,承明明知持节督军,弃军而走必使朝野动荡,更引非议。
“却为国家大事计,弃个人声誉晚节于不顾,欲挽大局于既颓,扶泰山于将崩,此用心之良苦,伏乞陛下明鉴。”
孙权闻言沉默片刻,才重重吐出一口浊气:
“罢了。
“事已至此,追究无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