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炎武之年,调虎离山 (4/6)
br /> 唯烈酒盈碗,炙肉一方。
天子与将士举樽同饮,分炙共食,共迎岁更,贺炎武之建号,誓吴贼之必诛。
白帝江关,欢呼万岁万胜之声,仿佛雷霆万钧,震山动谷,就连大江之水都为之沸腾。
次日凌晨。
无星亦无月。
安东将军辅匡率白帝锐卒三千,乘舟渡至大江以南,衔枚卷甲,循山东去。
三日后。
陈到下令。
瞿塘铁索沉江。
大汉水师千帆尽起,驶离码头。
整装待发的步军、役夫,自大江南北两岸齐头并进。
刘禅亦乘上龙舟。
第一次驶入瞿塘峡。
瞿塘峡西口在汉之白帝,东口在吴之巫县。
自白帝至巫县,不过八十余里。
然而两岸陡崖峭壁,连绵不绝,千仞不止,看不到哪怕一处缺口,猿猱难攀,飞鸟难越,根本不可能有水师自江峡绝壁登陆。
越往东行,两山越窄,光线越差。
高耸层迭的绝崖陡壁,几乎将天空与阳光全部遮住。
唯有到了正午之时,刘禅才能看到片刻太阳。
然而楼船只转了一个弯,头顶太阳又消失不见。
时值初春,山林清寒。
不时有猿猱长啼。
其声凄凉哀婉,连绵不绝。
在空旷的江面两山间反复回荡。
不知为何,刘禅脑子里忽然浮现一幅先帝自此夷陵败军后,于此两峡间溯流西归的画象。
于是一时有些怆然。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此地虽不是巫峡,但刘禅还是突然想到了郦道元这一句诗,然而马上又振奋了精神。
此番东去,有胜无败!
待将来吴人遣使西来,路过巫峡的时候,再将此诗赠给他们罢!
刘禅遂昂然负手,立于船头。
由于楼船吃水很深,天子又在楼船之上,船舵的位置,楼船将军陈曶安排了十余名负责引水的向导。
这些引水员不断交流各自几十年引水渡江的心得与经验。
在反复交叉验证,确认江底确实无有风险后,主事者才终于下令,指挥舵手转向,生怕一个不慎便让楼船触礁。
万一出了什么差池,他们这些人就是十个脑袋都不够掉的,还能获得九族消消乐体验卡一张。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