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鹰扬为内,折冲为外 (3/5)
p; “三转为飞骑尉,视三百石。
“四转为骁骑尉,视四百石。
“大致以此类推吧,勋爵之名,朕只粗略一拟,至于食秩也是粗略对应,都作不得数。
“还需相父与诸卿日后与朕共襄厥务,悉心参详。
“不过这些勋官,俱为名誉职。
“也即只赐印绶,并无俸禄。
“但也不是什么好处都没有。
“譬如达到几转以上,或为大汉征战三到四年左右,便成为散官,获得勋爵对应的俸禄。
“又譬如达到几转以上,其人便可获得诠选为职官的资格。
“非但如此,还可以给勋官子侄以门荫入仕的特殊待遇。
“譬如达到几转勋爵之后,其子侄便可获得上国子学的资格。
“又或者可获得诠选为官吏的资格,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一众臣属闻言至此,思索片刻后也都恍然。
勋官,就是名。
勋官达到几转以后,或者说为大汉征战几年以后便成为散官。
散官便是名、俸俱备。
至于职官,就是县丞、县令、太守、郡丞之类真正做事的官了。
如果勋转的府兵真有能力,也就是经过了朝廷的诠选,就能获得资格担任职官。
这也就是给鹰扬府府兵们一条获得官身,彻底改变个人命运、家族命运的上升途径了。
更别提天子刚刚还提及,勋官达到特定的转数之后,其子侄可获得荫官、国子生之类的资格。
不管概率多小,途径多窄,多少它也是一条路,就如举孝廉,一郡每年也就一二人罢了。
方今天下,就是县丞、郡吏这样的小官末吏,都需士人出身不可,所谓的豪强大家即使再有资产,也很难获得官身。
不过如今的大汉算是个例外。
先帝与丞相在巴蜀任用了大批豪强作为吏员。
大汉在册户籍虽仅三十余万,口不过百五十万,但录用的吏员却达到了五万余人。
众臣沉思许久后,丞相神色颇有些复杂地开口:
“陛下,入关中以来,臣也一直在思索,倘若尽复关中之土,除了在关中屯田外,还可施何种政策,以壮大汉国力。
“未尝不思分关中之田,犒赏有功之士。
“但正如臣等先前所言,既忧关中田亩荒芜多年,以此赐之,恐将士心有不满。
“又念将士大多安土重迁,所以一直踌躇难诀。
“不曾想陛下圣虑独运,竟于臣等之先,定此良策。
“想来陛下定是宵衣旰食,殚精竭虑,臣等居宰辅之位,未能为陛下分忧,实深愧怍。”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