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苦尽甘来 (4/10)
在,全然不顾自己飘到哪里,因此对成绩也便没那么看重。
第一学期,大家的成绩都还说得过去,基本没有挂科的——这跟考试太松,打小抄方便也有一定关系。
对于自己的名次,我也很感意外。虽然确实做了很多复习的准备,当肯定不比高中时的“废寝忘食”。由此可见,在大学想要拿好成绩,其实并不难。
考了班级第一,自然引起一些人的注意,比如我们班的几个女孩子,以及舍友们。有同学开始主动找我请教作业难题了,恍惚间梦回中学时代,而这种优越感,也令我倍感享受。
相较于成绩,班里大部分同学,似乎更喜欢追求学习之外的事情,比如谈恋爱,比如勤工俭学,抑或吃喝玩乐。
不过,总有一些如我一般的“书呆子”,在其他方面没有建树或者不屑于“享受”青春,便只能在书本里寻找成就感。而在学习上想跟我一争高下的,是来自湖北的孙喆。
孙喆下颚有点凸,脸上也不光滑,侧面看,很像“北京原人”,跟一群朝气蓬勃的大学生站在一起,显得格格不入。孙喆喜欢留寸头,因为脸圆,带上圆框近视镜,倒有几分教书匠的气质。他为人孤僻,话不多,爱书本胜于其他,学习成绩在班里不差。但可能是运气稍差的缘故,每每考试,总落后我一名。
第一学期期末他比我少10分;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他的分数仍没我高,但只差6分;到期末的时候,我俩的差距缩小到5分。
为了超过我,孙喆私底下花了不少功夫。而他之所以如此发奋图强,有一点原因必须要提一下:入学时,班主任开会讲,我们学院每个专业、每年有1-2个名额可以直升本科。这意味着,原本是专科文凭的我们,有机会和本科学生一样,最终带着本科毕业证和学士学位光荣毕业。
这对一些追求上进的同学来说,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很多内地学生不远千里,来新疆石河这么偏僻的地方上学,心里都憋了一股劲儿,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给其他人看。假如能够直升本,那么无异于上帝在关上本科大门的时候,给大家留了一扇通往梦想的窗户。假如自己成为那么幸运儿,不仅自己的命运会被改写,这段经历也必将成为人生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然,对大部分同学来说,自打入校门的一刻,“认命”的念头便种下了,而一旦懒散下来,并且被大学校园松散的环境所“豢养”,学习的热情和斗志便再难激发了。而我和孙喆,似乎是其中的异类。
对我来说,大一之所以这么努力,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直升本”的机会——能圆本科梦,从而弥补高考的遗憾,谁不想呢。
“直升本”仿佛一座灯塔,因为心里有光,我知道自己的方向。可一旦灯塔熄灭,随之熄灭的便是我火热的心。而这样的遗憾也终于在大二一开学的班会上,被班主任卢老师亲口说出——学校正式取消了高教学院“直升本”的名额,从此以后,再无直升本。我们将与曾经追逐的美梦说拜拜了。
随着“直升本”希望的幻灭,大二开始,我便逐渐沉沦下去,学业开始每况余下。不过,在彻底堕落之前,我整个人仍有昂扬的激情。
这样的精神状态,也为我赢得了不少荣誉,比如“励志奖学金”。
学院有励志奖学金,我是有所耳闻的。然而绝不会想到,这样的好事会落在自己头上。因为竞争很激烈,成绩好未必代表一切。奖学金是跟三好学生绑定的——是的,大学也有三好学生,虽然是走个形式,通常会在班级前三名里面挑选。不出意外的话,一般都会给到学习最好的第一名。
即便我是专业第一名,但谁也不敢打包票说,我一定可以拿励志奖学金,连班主任都不能保证。他只能向学院推荐,至于给不给,给哪个同学,最后还得学院拍板。
大二一开学,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