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算计 (1/7)
话说同一年的光阴,从巴黎那座旧市政大厅的穹顶一路跨回东半球,落在北京时,形态就完全不同了。
这一年里,姜家叔侄也被秦湛予重重敲了一闷棍,不至于锒铛入狱,却是真正出了这一辈子都忘不掉的一场大血。
起点其实很安静。
年初,江渚那边关于“重点地区境外资本往来专项梳理”的工作被悄悄提上日程。
文件发得不急不缓,只是把几条沿海城市列在一行,又用一行小小的括号补了一句:“重点关注能源装备出口、文旅投资和新兴文化企业资金链条”。
奇正集团正踩在“能源装备+对外投资”的交叉点上,腾曜文化则完美对上了“新兴文化企业”四个字。
秦湛予没有亲手去翻任何一份奇正的账。
他只是在会上一笔带过:“这几家做出口和文旅的,涉及外汇额度多,跑一遍对账,顺带看看有没有异常资金往来。”
于是,后面的人按流程走。
专项工作组先从银行下手,调了几家重点金融机构过去三年的大额跨境结算记录。
数据扔进系统,先跑了一遍模式识别,再由人工查那些被标红的交易。
“奇正集团第三海外项目公司”的名字,很自然地浮到了前排。
一串串数字在表格里铺开,时间、金额、对手方、用途备注都有。
问题不在数字本身,而在它们之间的节奏:
该付息的时间节点上,奇正的对外投资账户突然被一笔金额相近、来源模糊的资金“救”了一次;而在那笔资金流入前不久,某家注册在东南亚的“文化娱乐集团”刚刚从奇正那边收了一笔“技术服务费”。
钱绕了一圈,又回来了。
表面上,账上干干净净地写着“合作”“咨询”“推广”。
可把时点、金额、对手方和汇率波动叠在一起看,就能看出某种极其不体面的默契:该输血的时候一滴不差,该隐身的时候一句不提。
工作组按规矩发了第一轮“风险提示函”,语气客气,落款规范,只说“请贵公司对以下资金往来予以说明,并补充相关底层合同”。
奇正集团的风控部显然没对上这个节奏。
第一封回复来得很不专业:几份翻得发白的旧合同被匆匆扫描上来,连签字页都不全;对“合作内容”的解释寥寥数句,词汇空洞得像是临时凑的说辞。
这一回,真正警觉的不是地方,而是上面。
江渚的材料顺着系统,报到了京里一个不起眼的协调小组邮箱里。
那是专门看“跨境资金隐性风险”的窗口,文件标题上挂着一串代码,末尾只多了四个字:“建议关注”。
秦湛予当时在另一个会。
散会后,他回到办公室,电脑屏幕右下角亮着那封邮件。
他点开,看完一遍,再把附件里那张资金流向图放大,视线一路顺着那条从奇正账户出境、再绕道“文化娱乐集团”、最后落回腾曜文化周转账户的线看过去。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