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开导 (3/4)
; 杨家人已经做出了选择。
在金钱与权势面前,他们不敢再坚持。哪怕心里有愧疚,有痛苦,也只能低头。
可笑又荒唐!
……
八月初的天气闷热。
北京的夏天和南方不同,不是湿漉漉的,而是厚重的热浪扑在脸上,让人透不过气。
院子里那台老旧的落地扇吱呀吱呀地转,风带着一股铁锈味,勉强能驱散几分暑气。
顾朝暄从出租车上下来时,天色已经偏晚。
胡同口的小卖部还亮着昏黄的灯,老人坐在门口摇蒲扇。
她提着行李走进那条再熟悉不过的巷子,石板路被太阳炙过,热气蒸腾。
推开院门的时候,她看到姥姥正坐在葡萄架下,戴着老花镜,手边摊着一本翻旧的《世界文学》。
白瓷茶盏搁在小木桌上,薄薄的茶汤里漂着几片茶叶。
“朝朝回来了?”姥姥抬起头,摘下眼镜,笑容温和。
“嗯。”顾朝暄轻声应了,把行李放在门边,径直走过去,乖乖蹲下,抱住了姥姥的胳膊。
她一夜未眠,眼睛布满血丝,声音也哑得厉害。姥姥皱了皱眉,什么也没问,只拍了拍她的手:“进来吧,屋里凉快。”
屋子不大,老式的木格窗,风从纱窗透进来,带着点栀子花的清香。
桌上放着一碗刚煮好的绿豆汤,碧绿澄澈,散着清凉的甜香。
“快喝点,解暑。”
顾朝暄低头,把汤喝下去,喉咙被沁得一阵发凉,眼眶却更酸了。
“怎么了这是?”
顾朝暄手指一紧。
那晚的画面又像针一样扎进脑子——
杨淼在角落里哭得浑身颤抖,她抱着她,几乎要窒息。还有警局里,姜佑丞那副满不在乎的脸。
听她把整件事从头说到尾,姥姥只问了一句:“你想替她讨公道?”
“想。”她的声音发哑,“可没用。”
院子里安静得能听见蝉鸣。姥姥沉默了片刻,把眼镜推到桌上。
“朝朝,你知道吗?你姥姥年轻那会儿,也算半个有理想的人。”
“我二十出头时,留在大学当助教。那个年代,女孩子读书不多,更别提在高校里站上讲台了。那时候我以为,知识能改变一切。法律、文学、哲学,书上写的道理都那么清晰,我觉得人只要秉持良知,就能走得笔直。”
她顿了顿,神色微微暗下去:“可后来,我亲眼看见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因为没有关系,被挤掉了出国名额;也看见一位正直的教授,因为说错了一句话,被迫离开讲台。那时候我才知道,天平不会自己保持平衡,它会被人按住,被权力和关系压弯。”
“朝朝,你这次见到的,不过是现实的另一面。”姥姥的声音缓慢而沉稳,“不公平,并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一直存在,只是以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