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于危机中育新机 (2/3)
止?
如果这样,马东城不把他当成神经病送进医院,都算是客气的了。
这种超越时代认知的预言,不仅不会有任何人相信,反而会给他自己,招来无穷无尽的麻烦和猜忌。
所以,从来到安宜镇的第一天起,陈捷就给自己定下了一条规矩:尽量不利用重生优势,去做任何“未卜先知”的事情。
他要做的,不是去当一个神棍般的预言家,而是要当一个永远比别人准备得更充分的危机应对者。
陈捷不能预测风暴何时到来,但他可以在风暴到来之前,就提前研究好风向,加固好船帆,准备好预案。
然后,在风暴来临的那一刻,站在船头,迎着巨浪,将大船,稳稳地,驶向那片风暴过后、海阔天空的新航道。
这幅“安宜镇重点产业全球供应链分布图”,就是他为这场风暴,准备的第一份,也是最重要的一份海图。
这一个多月来,他利用所有业余时间,走访了镇里几十家重点企业,与他们的技术负责人、采购经理、销售总监,进行了无数次深入访谈。
他将这些企业最核心的供应链信息,与上一世安宜镇在日本大地震过后,寻找替代品的信息一一对应,然后一点点地,拼凑、绘制成了这幅地图。
陈捷比安宜镇任何一个企业家都更清楚,谁家的命脉,掌握在日本人手里,谁家的软肋,暴露在太平洋的东岸。
他甚至,已经悄悄地,为那些风险最高的企业,起草好了几十份详尽的“供应链替代与风险对冲预案”。
这一切,陈捷都做得悄无声息。
在危机爆发之前,拿出这些东西,只会显得自己杞人忧天,甚至是不务正业。
只有在危机真正降临的此刻,这些看似无用的东西,才会瞬间,爆发出它真正的、无可估量的价值。
在体制内,解决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危机,其带来的政治声望和威信,远比按部就班地推动几个项目、实现几个点的GDP增长,要来得更直接,也更震撼。
毕竟,解决重大危机的能力和经验,同样是执政者不可或缺的核心素养。
更重要的是,重大危机会以一种不容置疑的方式,将所有掩盖在平静水面下的问题、矛盾和利益纠葛,都毫不留情地掀个底朝天。
在平日里,任何深刻的改革都必然会触动既得利益者,面临巨大、无形的阻力。
陈捷很清楚,他已经挡了很多本地宗族利益体发财的路,只是他们忌惮自己的中央背景,哪怕心中有怨气,也不敢明面上跟自己对着干。
他们的想法,就是熬,熬过陈捷的两年任职期,换上一个来头没那么大的新镇长后,再卷土重来。
所以陈捷和他们现在暂时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但这种平衡是很脆弱的,一旦陈捷想要推行任何更加深入的改革或者措施,就会遭到来自四面八方、无所不在的软抵抗,比如敷衍执行、过度执行等等。
那些盘根错节的关系网,那些早已习惯了旧规则的官僚惯性,都会成为他改革道路上难以逾越的高墙。
但在危机面前,一切都会不同。
当旧模式被证明已经失灵,当所有人都陷入恐慌与迷茫,变革阻力便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