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9.当掌声响起 (4/5)
bsp; 他只能说这帮群友实在是太厉害了。
行吧,听你们说,至少除了音乐学和作曲系那帮忙着写毕业论文的人以外,还有人愿意聊这些。
他觉得挺好,当然,他也知道,众人在这个话题里聊不了两句,为啥呢,都不知道自己说的是什么,这天怎么往下聊。
果然如他所料,很快话题就回到了1800年左右。
这就对了嘛。
秦勇并不苛刻,他只是觉得大家都是因为喜欢听古典音乐凑到一起,也是一种缘分,所以没必要搞得和学术讨论似的,对不对。
想搞也可以,从最基础的开始不行吗?
但他还是低估了这群人对于聆听古典音乐这件事的态度。
中间大家纷纷说到自己最喜欢的作曲家,喜欢肖邦老柴的居多,也有说巴赫的,马勒的,还有肖斯塔科维奇,拉赫玛尼诺夫的,气氛非常好,好像大家彼此之间都很欣赏对方的品位。
轮到秦勇,秦勇说舒伯特,他这一张口,他立马就察觉到了一些人的异样眼光,那目光就好像是在说这个大叔的口味,呵呵呵。
没关系,反正秦勇就是陪朋友来的,大家也不知道他的身份,他也没有下一次。
结果轮到一个在群里平时不怎么说话的小男生,看着二十出头的模样,说自己最喜欢莫扎特。
秦勇万万没有想到,这个答案让小男生成了焦点,引起了“群嘲”。
就好像听莫扎特喜欢莫扎特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
每个人都像是想对此评论两句,以彰显自己与众不同的格调。
秦勇当时只觉有些悲哀,这些年轻人的学历都不低。
思想却如此狭隘。
他不相信喜欢肖邦老柴的会不喜欢莫扎特。
他们难道不知道肖邦的偶像是莫扎特吗?
他们难道不知道柴可夫斯基把莫扎特第四十一号交响曲称为奇迹吗?
就算做不到爱屋及乌,就算品味会随着年龄增长而进化。
但是学会加减乘除之后就应该忽视123的存在吗?
最后,不管是穆扎,还是莫扎特,他的音乐真的不够动听吗?
不该。
在这个物质最丰硕、精神最贫瘠的时代,自我标榜已经变得像食物一样不可或缺。
音乐作为全世界的公共语言也不能独善其身,它可以与一切话题挂钩,并作为一种独特的品位符号而独立存在,甚至升华。
因为语言的尽头,是doremi。
到了这里,媒体的功劳也就随之显现。
因为莫扎特的故事,是特么的神童,是天才,而莫扎特的气质,是逗比,甚至在一些人的嘴里是普鲁东。
前者来自课本,后两者来自哪里?
秦勇算得上国内头一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