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反秦的项氏 (3/5)
渔民建立一种利益互换,并且尽可能将这种利益扩张到赖以生存的地步,建设家园就是建设国家。
如此,只有不断的相互补偿,不断的建立感情,这里的人们就会越发拥护秦。
扶苏只用了两个月时间,就收获了老族长以及其他越人的人心,而后老族长与他的越民会继续教导其他的越人,来投效大秦。
琅琊县最寒冷的季节结束了,海边晴朗了数日。
始皇帝二十九年的一月,始皇帝在琅琊台住了三个多月。
这三个月多,海边的建设也在飞快进行着。
丞相李斯的迁越民之策也到了尾声,在这里的劳作的越民工匠有一万两千人。
在黄河的入海口,有一群工匠正在这里忙碌,公子扶苏要在这里建设一座大船坞,往后这里会成为海运的重要枢纽。
稂带来了一个人,他与稂一样是敬业县的学子,可以继续做稂在这里没有做完的事。
很多人都感觉到,公子扶苏与始皇帝就要离开这里的了,人们发现原本散在各地的秦军正在逐渐回来。
琅琊台下的秦军越来越多。
待一处处新的乡亭建设而成,始皇帝的真实目的是希望让越民成为秦的子民。
丞相李斯也有别的用心,他要让越民再也不能复国,在秦的集权统治以及郡县制的施行下,是不允许有越国存在的。
这些目的扶苏都知道,这都是李斯作为一个政治家的远见与预谋,其实这与那些越民无关,越民也想不到丞相李斯那般的处心积虑。
丞相李斯是一个纯粹的政治高手。
这一点扶苏也清楚,但正因李斯不是一个多么好的人,他才能坚定地建设大秦。
就要告别琅琊台了,扶苏心里想了很多,想到了始皇帝与李斯的从前,所以可以得出一句话,大秦不相信眼泪,软弱与仁慈不能让大秦强大。
“公子都收拾好了。”
扶苏最后看了一眼琅琊台,这里的诸多工事还未结束,以后还要继续建设的,只不过下一次再来琅琊台也不知是什么年月了。
扶苏走到琅琊台下,对徐福道:“丞相与你说过了?”
徐福回道:“丞相命臣任琅琊县令。”
扶苏又道:“有朝一日,我会帮你完成理想的。”
徐福自小到大都有一个理想,那就是去远海看看。
只是现在人到中年的徐福反倒是对这个理想,没有那么强烈的冲动去完成它。
听闻公子言语,徐福还是行礼道:“谢公子。”
扶苏坐上了车驾。
田安向护卫的将军吩咐,而后快马在队伍两侧往来传话。
这支庞大的队伍休整了半个时辰,终于开始动了,在人们敬畏的目光注视下,这支队伍缓缓离开了琅琊县。
始皇帝离开琅琊县的第二天,稂在这里的家中收拾好了包袱。
他背上包袱,走出屋子见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