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潮汕风云 (1/3)
大明永乐十四年,秋。
岭南潮州府,地处闽粤交界,韩江流域,山川秀美,物阜民丰。然而,此地虽远离中原政治中心,却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百越、畲族、客家与汉族交融的文化背景,孕育出无数奇闻异事,民间尤信风水鬼神之说。
赵清真自汀州府事了,一路南下,过漳州,入潮州地界。他依旧是一袭青衫,背负以灰布包裹的归尘剑,胯下青骢马步伐稳健。与北方和内陆山区的干燥凛冽不同,潮州的空气湿润而温热,带着海洋的咸腥与稻田的禾香,还有一种……若有若无、弥漫在山水城郭间的特殊“气韵”。
这种气韵,非灵气,非妖气,也非单纯的世俗烟火气,更像是一种根植于大地脉络、与人文信仰紧密交织的“风水之气”。有的地方祥和安稳,有的地方则隐有滞涩、扭曲,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邪异。
“好一个风水灵秀,却也暗藏玄机之地。”赵清真心中暗忖。他作为一名修道之人,尤其精研全真内丹、兼通符箓阵法的道士,对风水地气自有感应。此地风水格局之复杂,气机之活跃,远超他此前所历之处。
这日,他行至潮州府治所海阳县(今潮州湘桥区)城外,但见韩江如带,蜿蜒而过,江面宽阔,水流平缓。江上有一座气势恢宏的石桥,桥墩巨大,桥亭相连,宛如长龙卧波,正是闻名遐迩的广济桥(又名湘子桥)。此桥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构造精巧,堪称建筑奇观。
然而,赵清真立于桥头,神识扫过,却微微蹙眉。这桥本身凝聚了无数能工巧匠的心血,与韩江水势相合,本该是沟通两岸、汇聚生气的祥瑞之物。但此刻,他却感应到桥基深处,隐隐传来一丝不协调的“怨怼”与“挣扎”之气,仿佛有什么东西被强行镇压于此,心有不甘,其气上冲,虽被桥梁本身的宏大祥和之气大部分压制,但日积月累,恐成隐患。
“奇怪,如此巨构,为何会……”他正思索间,忽闻桥上市集(广济桥亦是“一里长桥一里市”的繁华所在)传来一阵喧哗,夹杂着惊恐的叫声。
“快看!西湖山那边!又冒黑气了!”
“天爷!这次好像更浓了!是不是那‘蟾蜍老爷’又发怒了?”
“还有那‘骷髅石’!听说前几天夜里有人看到它在动!”
“完了完了,今年收成怕不是又要遭殃……”
赵清真循声望去,只见城西方向,一座并不算高但林木葱郁的山峦之上,果然有一股淡薄却凝而不散的黑灰色气柱,缓缓升腾,与周围清朗的山色格格不入。那黑气中,透着一种贪婪、阴湿、又带着死寂的邪异感。
西湖山?蟾蜍石?骷髅石?赵清真心中一动,牵马向人群走去。
“诸位乡亲,贫道有礼了。”赵清真打了个稽首,询问道,“方才听闻诸位谈及西湖山异象,不知那‘蟾蜍老爷’与‘骷髅石’是何典故?为何大家如此惊慌?”
众人见问话的是个气度不凡的道长,纷纷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
原来,这西湖山是海阳县城外一处名胜,山上有奇石无数,其中有两块最为出名。一块形似巨大蟾蜍,蹲伏山腰,面向韩江,被称为“蟾蜍石”;另一块则酷似一具无头人形骷髅,倚在蟾蜍石不远处,被称为“骷髅石”。自古以来,当地便有传说,这蟾蜍石乃修炼成精的妖物,能吞吸韩江水汽与地脉灵气,而那骷髅石则是被其害死的冤魂所化。
平日里倒也相安无事,但每逢天象有变,或地气动荡,那蟾蜍石便会“作祟”,散发黑气,导致附近农田歉收、牲畜病死,甚至传闻有夜行之人靠近西湖山会莫名失踪。而那骷髅石也会随之“活动”,发出如同骨骼摩擦的怪响。
“近几个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