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章:我父与侍郎定下,如何害死杨家军 (2/3)
儿不够你疼?”
“你懂什么,女儿贴心。”妹妹妹夫这样年轻,将来肯定还会有更多孩子,杨琰面容一凛,语气冷肃:“杨惑那边来信事情成了,照你看老皇帝还能坚持多久?”
成了?
当初在红山房山上,谢宁便察觉到这是搬到高家,将杨家平反抬到明面上的最好时机。
大宴世家哪个不是百年香火,延续至今,树大根深,岂能轻易撼动,谢宁道:“乾元帝只是心疾,身体并没有其他毛病,若是好好保养多活十年八年不成问题。”
“还能活这么久?”
杨琰还以为老皇帝就要不行了,哪想到能还能活这么久。
“不过,前提是不能操劳,心绪不能收到剧烈刺激。”谢宁挑眉道:“逍遥散的事太子捂着不叫皇帝知道,光是这一个事,就够我在阎王爷哪儿抢命,经我之手,再调养些时日他便能上朝了,但这事儿总归是瞒不住,要是咱们杨家的事逼到他头上,两厢打击,大宴乾元恐怕就要到头了……”
“不必顾着他的性命。”
“黄泉碧落,九霄泉下,若非杨家军没有平反,看他乾元帝有颜面,逼退三万冤魂!”
圣祖祭辰刚过,马上就是太后寿诞,各国使臣提早来到京城,他们还没忘了去年太后寿宴上,那一面光可照人的镜子,那简直比人眼看得还清楚,虽然花了大笔银两从大宴卖了些回去。
但各国王公贵族根本不够分。
随着各国使臣来京,京城再度热闹起来,许多来大宴多年使臣,觉得鸿胪寺安排的驿馆太过严肃华丽,便纷纷自己找趣儿,提前在京城红馆、各种会馆逍遥开来。
京城各大场所饭馆、赌坊、妓院都因为生意红火。
状元楼还是那个状元楼,并没有因为丁志林的死沉积太久,邀请京城几位名流提词作赋之后,生意更上一层楼,其中多数文人都是冲着,大宴六元,当朝大学士谢宁的名头,前来瞻仰他的墨宝。
谢宁还特地抽出空来,在状元楼单独开了一场,关于科举心路历程的讲座。
泥腿子出身,一路扶摇直上,仅仅五年不到,便成为大宴朝堂屈指可数的人物,讲座自然爆满到里外都是人,谢宁当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诗句,高高提挂在状元楼之上。
更有神女赋,亲笔手写,彰显当朝六元的卓越风采。
如此加持,状元楼自然更让各地才子趋之若鹜,这日午间,碰巧国子监学生休沐,一楼大堂人不算多,稀稀拉拉能有个上座七成,一群学子正瞻仰当朝大学士,当今文坛领袖大学士谢宁的诗词,便闻听,一人吵吵嚷嚷,满口酒话。
酒后吹牛,乃酒常态。
可这人吹着吹着,说出来的话就让人不禁侧目。
“你们当那安西侯因何对吐蕃、胡人如此憎恨,你们大宴朝廷屡次下令让他停战休兵,可他仍是逼得吐蕃太后,连连求饶。”
那人面容平整,五官端正,甚至能说得上一句英俊。
明显一副中原人长相,却口口声声用异国身份说着你们大宴,他坐着吹牛仿佛不过瘾,起身拎着酒壶道:“胡人大王被打怕啦,往年只有胡人劫掠中原人的份儿,现在倒好,前倾碧波草原,倒成了大宴边军、安西边军的跑马场了!”
“张保你喝多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