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一律杀之 (2/3)
回答,一应杀之。
但这是殿试,打打杀杀写的多了显得戾气太重,有做事激进,行事冲动之嫌。
话锋一转,他又写道:“天子与天同苍,陛下卧榻关于国之安危,社稷之稳固,天下万民心之所向,牵连甚大,所有觊觎者,包藏祸心,其心可诛······”
只会拍马屁也不行,你还要给出建设性的回答,不然泛泛而谈,说来说去没一点干货,这篇文章就会成为‘空策’。
他引用‘养虎为患’‘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这两个典故来缓缓阐述,顺便再拍一波马屁。
然后才开始写道,“对外兵武攘夷狄,内修法度明德化····”
写着写着王学洲发觉这又说回会试第三场的卷子上了。
想到这里,他强调了一下‘对外用奇兵’和‘对内以法治国’的几点建议。
最后强调捍卫国土和帝王威严的重要性。
还不忘说回开头的观点:“执迷不悟,负隅顽抗者,杀无赦!挟众称戈,稍抗颜行者,杀无赦!大乾锦绣江山,不容宵小横行!”
一连写了好几个杀杀杀,王学洲手中的笔尖彷佛都带上了杀气,力透纸背。
待最后一笔落下,他长出了一口气。
重新再看一遍这篇文章,他觉得自己写的挺不错的。
帝王之威,确实不容侵犯。他这个角度回答的没问题。
而且他这样直接把问题中的所有可能性都给覆盖了,宵小说的是谁,皇上想他是谁,那就是谁。
不管是有异心的其他王爷,还是虎视眈眈屡次侵犯的夷狄,一律杀之。
做帝王的,怎么可能心慈手软?
从邕王一事的结果就能看出,如果陛下真的有心要保,邕王一家儿子、孙子,怎么可能死的那么整齐?
所以,杀之,永绝后患。
对外,杀遍夷狄,将周边的国家收入囊中,永载史册光耀千秋,这绝对是每一位帝王都想做到的事情。
修饰一下,查看一下有没有忌讳,再将开头和结尾分别加上‘臣对臣闻’‘臣谨对’等格式。
一篇完整的制策就做好了,可以誊写到正式试卷上。
殿试答题字数最少一千字,多了不限,如果有想法的话还可以增减一下。
看完草稿,王学洲捂着空荡荡的肚子。
折腾大半天,一天的时间就过去大半了,他不仅坐的屁股疼,还饿的前胸贴后背,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尿意不重,还能忍。
看了看天色,他觉得不能再拖下去了。
殿试的时间是一天,日暮之前不管写没写完都要出宫。
他抓紧时间誊写。
每个字的大小、间隔他都尽量控制在一个范围内,这样打眼看上去,就觉得卷面工整简洁,阅卷的人也会觉得赏心悦目。
为此,他不惜多耗费一些时间。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