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决战时刻 (1/8)
升平不在箫韶里,只在诸村打稻声。
就像是约好了一样,在河西走廊,横山拢右,兴庆平原,银夏堡寨
还有河东大地。
都在举办“秋社”庆典。
祭祀土地神,以感谢丰收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到了这个时候,秋收基本已经完成,总还算是顺利。
河东百官,真就跟打了胜仗一般,他们也确实累。
此番秋收,尤其是在河东,最大的困难就是人手不足。
各地在士绅和官员的主持下,先是在社树下搭建社棚,供奉祭品,如猪、羊、瓜果等,并由德高望重者主持仪式。
然后百姓们一起“分社肉”“分社饭”,共享丰收成果。
村民以新酿的米酒或村酒共饮,当地的富户们,则制作“社饭”,将猪羊肉、瓜姜等切作棋子状铺于饭上蒸制,然后和乡亲分享。
吃饱喝足之后,要踏歌与社戏。
村民击鼓踏歌,围篝火歌舞,富裕点的村子,则合伙凑钱,搭台演戏酬神。
还要举办赛猪、赛鹅等比赛,各家将宰杀的牲畜集中设祭,由神明“评比”,欢乐、热闹。
陈绍来到汾州,在城郊的祭台上,主持此地的祭神。
前线战事确实重要,但是只有做好后方的生产,才能供给前线战争的辎重粮秣。
陈绍因为见识过西军的惨状,在西军底层混过,他太知道粮食对如今的将士重要性了。
事实上,若是前线有战争,后方的一切就都停了,那不是对战争的支持,而是拖累。
就说明离灭亡不远了。
就像是历史上靖康之耻的时候,汴京那二圣就不会再举办什么民间庆典了。
后方越是有序、从容,才更说明战争胜利的希望大,大家心里也更有谱气。
汾州的郊野上,聚集了一大批人。
今日能来的,都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所以人人喜笑颜开。
陈绍在主祭台上,宣读了一番祭文,然后率众拜天。
下面的人,男女都有,喜乐洋洋。
穿着各色衣裳,都是正统的,没被胡人入中原之后玷污过的款式和审美,确实是华美。
气氛如同新年,陈绍瞧着他们的模样,心中忍不住长舒一口气。
每逢这种聚而欢庆的场面,他心情就会很好,尤其是在见识到战争和穷苦带来的灾祸之后。
曾经在横山前线,他做运粮使的时候,那几个死去民夫的模样,陈绍至今都记得很清楚。
自从来了这个时代,他见过太多人了,有王侯将相,有皇帝美人,但记忆如此清晰的,那些民夫就占了一席之地。
在他们的背后,是一个个家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