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气度、用人 (2/6)
p; 要他去投奔陈绍,他面子上有些挂不住,但回到汴梁,他又实在不愿意。
汴梁没有能抗金的力量,回去之后,更加憋屈。
谁愿意去那个到处议和,到处妥协的地方去。
在汴梁为官,以前是人上人,如今恐怕只剩下惶恐和苦闷了。
定难军则大不一样,在太原这段时间,张孝纯没少接触定难军的文官武将,都有一股独特的精气神,昂扬奋进,十分令人神往。
他在等,希望陈绍能主动派人来联络他,最好是能给他几辞几让的机会。
多请几次,自己再无奈出山。
广源堂的人,清查出来的奸细,也在今日问斩。
城中百姓虽然不太懂局势,但也能觉察到那种风雨欲来的紧张氛围。
定难军陈绍,明确说了反对议和,但是朝廷迫于女真兵临城下的压迫,又实在没有胆量继续对抗。
所以他们只能一边安抚陈绍,一边偷偷议和,暗中筹集女真人狮子大开口,索要的惊天财富。
这当然瞒不过陈绍的眼睛。
他的情报系统,在汴梁和洛阳一带,布置最为密集。
广源堂的王寅,在安排好西平府的人事之后,亲自赶来河东坐镇。
陈绍此时就在太原,深墙高院之中,陈绍其实并不安心。
军报上每日都是前线僵持,互有胜负,几多伤亡.
陈绍虽然大致了解前线的境况,但他真的很想去蔚州战场,因为那样至少心安。
战场什么局势,自己也更清楚一些。
但是此刻,定难军是不会让他亲临前线的,这样做也很不负责任。
朱元璋打仗那么厉害,北伐也是派徐达去,而不是自己挂帅。
李世民能一次次上战场,是因为他上面还有一个李渊,要是他当时就是唐皇,也很难天天带着尉迟恭去阵前挑衅。
每日里,他都好像有很多事要忙,但是仔细想想,都是去看军报,了解情况,真让他操心去做的,反而很少。
也就是说他每天忙的焦头烂额,与每天无所事事,结果都差不多。
新纳的两个妾室乖巧可人,环肥燕瘦,可远观又可亵玩,但陈绍总是想起春桃来,又觉得在此间没有多少乐趣。
陈绍叹了口气,环顾房间,家具布置颇具古香,地上铺着厚厚的绿绒地毯。
靠墙一个湘竹书架,临窗是一张镂刻精致细巧的书案,陈绍就在书案上翻阅军报。
四扇屏风后是一张垂着白罗幔帐的雕花大床,姐妹两个凑在一起说着些悄悄话。
等到正午时候,有丫鬟来禀报说太原知府张孝纯派人来了,送来一些东西。
这让陈绍提起些兴趣来,张孝纯一直端着架子,陈绍也看不清他的想法。
这些大宋的文人,就是喜欢揣着,陈绍很不喜欢和他们打交道。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