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满殿君臣不敢谈 (2/5)
bsp;金秋九月。
汴梁。
外面的勾心斗角,杀伐血腥,野望野心,仿佛丝毫没有影响到这里。
自初一日起,汴梁大多数人家,便开始讲求吃花糕与迎霜麻辣兔,喝菊花酒。
在行宫艮岳内,更是如此,一切都和往年一样。
宫人们在各宫管事的指点下忙着糊窗纸,抖晒皮衣,做衣御寒,膳房里也开始加紧糟腌瓜茄,制作各种菜蔬、姜豉,以备过冬。
只是皇帝赵佶,却没有往年的好心情了,他满怀愁绪,坐在龙椅上,神思不属。
他还在想,蔡京父子两个的事,都让他头疼不已,拿不定主意。
蔡攸被调回京城之后,一直躲在家中避祸,尽管河北已经被他闹得洪水滔天,民怨沸腾,但是他依旧能在府上逍遥快活。
蔡京为了给儿子擦屁股,只能奋起精神,以年迈高龄之躯,再次殚精竭虑,弄出来一个新法子来,许大宋境内的盐商们纳粮开中,补边境之需。
原本在崇宁年间,蔡京就推行“钞盐法”,商人向官府缴纳钱币或实物换取“盐钞”(提盐凭证),凭钞到指定盐场领盐贩卖。蔡京进一步细分盐钞种类,规定不同区域使用不同盐钞,抬高兑换门槛。
然后通过强制旧钞贬值、发行新钞,逼迫商人不断补缴差价,变相榨取民间的财富。
这样做本来是为了强化国家垄断、扩大盐利收入。
但是如今局势危急,蔡京也只能豁出去了,只要纳粮,就能获得未来几年的盐引!
并且取消了指定盐场的限制。
如此一来后续朝廷要么出尔反尔,信誉破产,要么就要承受财计损失。
但是目下,确实是可以暂缓危机,筹措足够的粮食,来补贴边关的用度。
尤其是王禀,他再不出兵,女真占领了燕山府之后,河北根本没有可用之兵。
蔡京已经顾不上以后了,先把当下的难关度过去再说,大不了将商人们彻底榨干再换一波上来。
底下林林总总,站着十来个官员,都是一言不发。
“官家,李少卿来了。”
赵佶点了点头,“让他进来吧。”
李纲迈步走进殿中,看着官家的模样,心中就有些不喜。
如今内忧外患,他还如此慵懒,岂是圣主所为。
“臣李纲,拜见官家!”
“李爱卿不必多礼,来人呐,赐座。”
赵佶其实很不喜欢这个李纲,但此时好像到了用他的时候,赵佶说道:“听说你几次要见朕,所为何事啊?”
因为朝廷的烦心事太多,赵佶已经很久没上朝了,也不跟自己的臣子见面,只有蔡京、梁师成、王黼这些心腹能见着他。
今日难得召集群臣,也是在这艮岳内议事,来的臣子虽然不少,但是却都沉默起来,不怎么说话,让赵佶更加伤心气愤。
李纲道:“官家,金人渝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