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真正的考验(2) (2/5)
掌权亲政之路,这遭受的争议与抨击就从没有断绝过。
哪怕在这过程中,羽林参与过一些风波,甚至从羽林析出所设锦衣,凭借督办的几桩要案大案,更是叫不少人闭上嘴了。
但羽林真正扬威,使其被所有人接受,是在北伐战场上,所立下的种种战功,让世人皆知羽林之名。
这样的一支精锐,叫天子拿其去换战局转机,这是断然不可能,也不现实的事情。
“陛下,臣有言。”
孙斌的声音响起,打断了刘谌的思绪,也打断了许多人的思绪。
“讲。”
楚凌冷冷道。
对于王睿所提,他是根本不认可的,这是典型的旧官僚思维,只要能取得有利国朝的转机,哪怕是填再多人命也不是不行,甚至他本人也能参与其中,因为在其思维下,即便他战死沙场了,但只要大虞真倾覆了东逆,收复了旧土,那么其必将青史留名!!
特别是此战有一个前提,即太祖、太宗两朝没有收复旧土,而此举真到正统朝实现,这政治含义是不一样的。
“羽林乃国之利器,当用于决胜,非消耗之用。”
孙斌出列,拱手沉声道:“甚至在臣看来,驻守中枢之南北两军主力,亦不能抽调精锐赶赴前线。”
“一个是时间来不及,一个是要提防内外之变。”
“臣对右相国之言,多数是不认可的,但有些臣却是认可的,自前线急递奏报传至国都,有一些变数,中枢就要提高警觉了,以避免此前发生过的事再重蹈。”
此言一出,殿内出现小声议论。
很显然,有部分大臣,是认可孙斌所提的。
坐于龙椅的楚凌,看向孙斌的眼神中带有赞许。
他为何要召开这次特别廷议?
一个是就核心中枢决策层的角度,让所有人知晓前线战况到底怎样,孙河又是出于何等考虑下,才使得战局一步步朝眼下所推进的。
拿到前线急递奏报,获悉前线整体动向及战绩时,楚凌就知孙河是何心理下,才决意这样做的。
这在孙河看来,是一场没有退路的仗,是他无论如何都必须打赢的仗,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扭转他个人与家族所承受的质疑和压力,才能真正稳固其在中枢及军中的地位。孙河深知此战若胜,功归社稷,名留青史;若败,则万劫不复,连带中枢动摇。
因此,他不惜以自身为饵,布此险局。
紧密围绕这一点,参战的南北两军所派精锐,戍守东域的边军精锐,特别是主要统兵将校,包括征东大将军王昌在内,明知孙河有上述思绪下,却仍选择全力配合,甚至甘愿承受巨大伤亡来换取战局转机,一个个又是怎样的想法?
闹不清楚这些,即便中枢做的再多,到头来都可能是一场空。
而紧密围绕上述所提种种,中枢在洞察了这些后,应当去做哪些部署与调整,而针对于可能出现的风波,甚至是变数,中枢又当做出哪些应对之策,方能稳住全局,在这大背景下对应有司该具体去做什么?
战争机器转动起来,这代表的可不是奋战于前线的精锐,往返于各处的输送力量,更是地方有司、中枢有司要在这过程中当做到什么!!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