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任务叮嘱 (3/4)
。
生产效率高了他们可以减缓,但订单多的时候他们就要想尽办法的提高生产效率了。
除了大肆招工之外,只能靠先进的生产技术,也就是机器人生产车间。
所以一汽造车厂那极高的生产效率,很快便步入大部分工厂的视线。
只是机器人研究所虽然也有制造工业机器人的业务,但负责这方面的技术人员和工人不多,拢共不到一百人。
他们还是以研发新的项目为主,毕竟上面的财政拨款不少,分出一部分人给研究所赚点经费,缓解压力就行。
而且工业机器人需要‘量身定制’,毕竟生产的产品种类不同,不可能批量生产。
现在的生产计划都排到明年八月份了,而且还有国外订单。
这种情况下,不少人想要插队只能找熟人,最后找来找去,一机部便找到周丰年的头上了。
早年间周丰年是一机部的工程师,虽然那时候他一直在一线生产工厂,但也经常和部委的人打交道,认识了不少人。
那些熟人升的虽然不如周丰年快,但也有早年间的交情在,听到是这种事,周丰年也答应帮他们协调生产。
稍微扩大了一下生产效率,轮值的技术人员多了两批,还从其他厂抽到了一批熟练工人,帮忙组装调式。
一通安排下来,算是让工业机器人的生产效率加快了一些,不至于等两年的时间。
对机器人研究所也算好事,每年能多个几百万的财政经费,既缓解科学院拨款,也能给大部分科研人员发奖金。
现在能给自己创收的研究所还真是少数,大部分都指望拨款,而且是几年看不见成效的。
科研是个长时效的活,从零开始的话更需要大几年的时间,长一点的甚至要超过十年。
像周丰年这样的,动不动就两三年、三四年拿出成果的,才是科研中的怪异。
这段时间周丰年几乎天天来机器人研究所,有了他这位研究大拿加入,直接让‘蜂群’无人机的研发加快了不少进度。
毕竟明年有很重要的军演,上半年他们就要拿出成熟的演习作战方案
“你们这个通信链路是怎么设计的?这是集群作战,这么设计怎么发号施令拿回去重新想。
上次和你们开会白开了,我说的一点都没听进去吗。”
周丰年对面前汇报的研究人员一阵痛批,随后便将其打发走人。
这款最新型的蜂群无人作战机分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都负责各自的部分,最后由周丰年总览全局。
不过最近因为研发时间紧缩,周丰年也有些上火,看到一些错误也忍不住呵斥起来。
上午在科学院处理两个小时工作后,便来到研究所盯着,一般到晚上九、十点左右才回去。
因为这个项目,他每周给孙子上的三次课,都缩减到一次了,只有周日休息的时候,才有时间教导周泽谦。
平时虽然不能教自己的亲孙子,但周丰年也有办法不耽误周泽谦学习。
他和周燕商量了一下后,便让周泽谦提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