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169章,明报、回京(求月票) (3/10)

/>    先不说有没有人投资,就算有人投资,估计也拿不出这么多钱啊。

    “哦,那你自己计算的投资数字是多少?”

    赵满仓好奇地问了一嘴,庄晓婷眉头轻微一皱,旋即道:

    “按照我的估计,大概是投资两点八亿港币就差不多足够了,可是这样一笔大投资,根本没人拿得出来,就算有人有这样的钱,投资之后,想要收回成本也很困难.”

    “更不用说,港府那边很大概率是不会同意这项投资的,因为这里面好像涉及到了其他的纷争.”

    她说的这些纷争,赵满仓都很清楚。

    从一九六七年开始,港府规定:电视广播只能使用英语和粤语方言。

    强化英语,禁止中小学教授国语,拍摄粤语方言电影和使用粤方言演唱的歌曲。

    这就是纷争之一,也是具体表象。

    其实在如今的港九,超过四成的人说普通话,要知道这可是近三百万人口的城市,四成就是一百二十万人。

    等到六七十年代之后,这四成人逐渐减少,因为大家都只说英语和粤语了。

    九十年代之后,更是几乎听不到讲普通话的人,因为这个时候的港九,粤语电影、歌曲大行其道,大家交流的时候都是使用粤语了。

    庄晓婷提及的关于海底隧道的成本回收问题,在赵满仓看来,这完全不是问题。

    因为原时空历史上,包玉刚就曾经花费三点二亿港币投资建设了红磡海底隧道,之所以这么干,主要是两个作用。

    对包玉刚来说,他是世界船王,当时的六七十年代,他不想继续当海龙王了,而是想要上岸。

    所以他需要巨大的名声,方便他未来在港岛这边做生意。

    在七十年代,如果是论声望,坐拥十几万员工的霍英东,都远不及包玉刚。

    这是其一,其二则是包玉刚已经开始布局房地产。

    包玉刚当时收购了九龙仓公司,因为九龙仓这家企业在港岛和九龙都拥有大量的地皮。

    其中一块地皮就位于红磡海底隧道的出口旁边,后来包玉刚的女婿把这块地皮建成了著名的时代广场。

    作为港岛的地标之一,时代广场更是全球闻名的购物中心之一,在未来,一年的租金收入就超过了三十亿。

    因为时代广场的人流非常兴旺,毕竟它位于红磡海底隧道的出口处,每天进出这个隧道口的车辆就超过十万辆。

    人流量巨大,就代表着巨大的财富。

    除了这两点之外,红磡海底隧道还能够通过收通行手续费来收回成本,比收租公还要赚钱。

    所以红磡海底隧道的成本问题,根本不是问题,最大问题还是能不能拿得出来这么多钱来投资。

    其次就是这个时代,还是英资的天下,赵满仓也不想去拔虎须。

    简单地跟庄晓婷聊了这些建筑层面的话题之后,赵满仓就结束了跟对方的午餐约会。

    “赵先生,我们下次还能够再见面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向人间借个火 人在大明写日记,老朱家都破防了 闪婚当天,老公的百亿豪车藏不住了 长生:八十娶妻,加点成仙 娇娇上岛抢夫,禁欲军官绷不住了 千秋之改 武侠:开局奖励满级神功 活在崩坏世界 贞观无太子 一尘不染的爱情
相关推荐:
千翎梦影 继母是豪门,我成四个姐姐团宠! 新婚夜,我把老公踹成植物人 重生的我拒绝病娇富婆 茅山天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