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隐匿 (1/3)
“嗯,那天晚上,我们只待在一楼的会议室,没有上过二楼。”我想了想,看向戴莎,说:“夜里很静,我们聊了快一个小时,印象中没听到其他什么动静,也没见到还有谁下楼……总之,就只有我,蕾雅和玛希在。”
我听得出戴莎刚刚问话的意思。
比如,是否有某种可能性……9月12日晚上,本应如玛希所说于8点半左右离开的阿布,直到9点我们深夜拜访之时,实际上仍待在分会楼?!
那样的话,就与玛希的说法矛盾。
因为,从晚上8点半到9点,半个小时,足够玛希“确认”阿布是否仍在分会楼。
更何况,当阿布“离开”后,玛希也在其办公室忙活了一段时间,除非阿布之后“消失”在楼里别处地方。
可是,不合理啊……
“应该不可能……”我摇了摇头,自言自语一句。
呃,就像逻辑迷了路一样的奇怪感觉!
因为,按之前玛希的描述,阿布9月12日晚上到9月13日中午的行踪,似乎是一条相对清晰的“路线”,只是最终通向“意外”的死亡让人悲伤。
但是,9月13日上午在分会楼前那次不算久的等待,以及后来得知阿布中午才到并在楼前马路不幸遭遇车祸意外死亡,在默哀其不幸逝去之余,也让我觉得阿布9月13日上午迟到可能是由于一些私人原因。
比如,在家里睡过头?
或是……在9月12日夜里,他并没有如玛希所说的“回去”,而是在其他地方过夜?并且刚好因为什么事而迟到?
所以,我才会向芙琳请求调查阿布是否在那天晚上8点半后回到家。
如果阿布确实“回去”,那之前了解的“路线”就是清晰且“合理”。
可现在却被芙琳证实,阿布在那天晚上并没有“回去”,也没有经过主路去往别处,或许真没有离开分会楼太远。
至于他是否通过哪些我们不得知的小路去往何处,目前不清楚。
就像是,阿布9月12日晚上8点半到9月13日中午1点之间的行踪,有段“路线”被“涂黑”了一样。
或者有另一种情况……玛希没有说实话?!
可能她知道阿布那天晚上的实际去向,但只说了一截“8点半就已离开”的事实?
确实……随着接触的加深,玛希给我的感觉,却是越来越难以“认识”。
她似乎也藏着许多“故事”,但不是那种愿意敞开心扉的人。
更极端的猜测……是玛希隐瞒了阿布的真实行踪,可能那句“8点半就离开”的话也是假的?!
不,我一直没有怀疑到这种程度,因为觉得玛希没有必要这样做。
只是,刚刚戴莎的问话却强化了这一层“怀疑”,也令得那原本“清晰”的“路线”,在因芙琳的调查结果而如同拐入一段迷雾森林后,如同彻底迷失在黑暗的深山之中。
不可能啊……这是怎么回事?!
“怎么了,伊珂?”戴莎的声音传了过来:“你觉得哪方面不可能……?”
“啊,学姐……”我转而对上戴莎的视线,见到她的脸庞还挂着一丝微微的笑容。
哎,那至少不像是冷峻的检察官工作状态。
于是,我稍微心安了些许,轻声说:“就是觉得……奇怪。虽然我们那晚确实没上过二楼,但就算阿布先生还在那里待着未走或是隔了一夜,也不合理啊?他待在那里工作吗?不可能……工作方面的安排他已经交给玛希了。”
“难道他还有什么事情要继续和玛希女士探讨,必须等我们离开后再说?不对啊,这两人除了工作有交集,不太可能在其他私事上有来往呀?”我接着猜测:“毕竟性格差异那么大……而且,玛希女士说过我们走后不久她也离开了,这应该是真事。”
糟糕,我都在说些什么……好混乱!
也许是因为我一股脑倒出大堆乱七八糟的想法,静静听我讲完后的戴莎笑了一下,说:“没事,伊珂。我们目前只是在讨论一段似有瑕疵或缺失部分真相的转述与事件链。而对于这链条上的各个当事人,无论客观限制或不便,还是主观有意或无意,其掌握及叙述的信息可能都有缺陷,与事实也不完全匹配。所以,我们要跳脱某个固定视角的认知,争取多个角度的交集,定位出被多方证明的真相。”
“这很有意思,不是吗?当然,现在……我们不是在分析案件和嫌疑人,只是讨论。”戴莎微笑着强调了一声“讨论”,或许是想让我稍微放松下心态。
接着,她看向芙琳,问:“而那位玛希女士,确实在9月12日夜里晚些时候离开了分会楼,对吧?”
“是的。”芙琳点了下头,补充说:“东峰路那个卡邦人社区门口检查站的治安官承认,在9月12日晚上1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