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水幕之墙 (5/6)
而布满了无数松散的线头,结构极其脆弱,只要稍一受力,就会像脱线的毛衣一样彻底散架。
现在要做的是,用最快、最可靠的方式加固这两个脆弱的侧翼。
他没有去处理那些数不清的线头,而是直接将网片侧边大约三指宽的区域,向内折迭了一次。
这样一来,所有松散的线头都被“包裹”在了折迭层的内部,再也不会直接受力。
接着,他从那张巨大的商业拖网上,又裁剪下来两条长度约两米,比主绳略细的尼龙绳,作为新的侧边“龙骨”。
林予安将其中一根龙骨绳,紧紧地压在刚刚折迭好的双层网边上,然后,他拆解出更细的尼龙线作为“捆扎带”。
他没有使用任何精细的缝合结法,而是选择了最简单粗暴、也最快速的“贯穿捆绑法”,每隔约二十厘米,就进行一次捆扎,最后用一个简单的双重结死死地拉紧。
这个结就像一个强有力的“订书钉”,将双层网布和外部的龙骨绳,三者合一,牢牢地“钉”在了一起。
以极快的速度,沿着两条侧边,打下了十几个这样的捆扎结。整个过程不超过一小时,虽然看起来粗糙,但每一个捆绑点都异常坚固。
经过这番高效的加工,他将一块脆弱的原材料,变成了一张四边都有坚固框架支撑的,可以承受巨大冲击力的成。
然后,他将这张由他亲手加固完成的刺网完全展开,平铺在冰面上。
接下来是整个系统中最为精妙的一步,将渔网的顶边,那条串着一排排小巧塑料浮子的浮子线,每隔一米,就用一小段短绳,牢牢地系在冰面上那段主绳上。
而渔网的底边,那条嵌着一串串沉重铅坠的铅坠线,则完全保持自由,不与任何绳索连接。
这些铅坠可以让渔网在水下自我展开。,整张渔网,现在就像一件“衣服”,被穿到了传送带上。
他解开之前作为锚点的斧子,开始拉动这个巨大的绳圈,他的动作沉稳而有力,被主绳牵引的渔网顶边,率先被平稳地拖入第一个冰洞,缓缓沉入水下。
与此同时,完全自由的渔网底边,因为自身的铅坠重量,立刻自然地、垂直地向着河床方向下沉。
顶边的浮子提供了向上的浮力,将网顶往上拉,底边的铅坠则提供了向下的重力,将网底往下拉。
两者完美地协同工作,确保了渔网在进入水下的那一刻起,就是以一个完全垂直展开的“墙”的姿态,被主绳牵引着,横向地穿过冰下的黑暗世界。
与此同时,水下那段干净的主绳,从同一个洞口被拉了上来,回到冰面上。
随着他持续地拉动,直到整张渔网都完全进入水下,并且通过绳索的张力感知到,它已经处于两个冰洞之间的最佳位置。
接下来,是最后一步,也是整个工程中最具智慧的“锁死”环节。
他走到了冰面上那段长达十四米的主绳的正中央位置。
从身边拿起一根之前削下的、长约一米的结实短木棍,将它从绷紧的主绳下方穿过。然后,他将木棍的一端向上提起,让主绳稳稳地挂在了木棍的中央。
紧紧地握住木棍的两端,深吸一口气,开始像拧紧一根巨大的发条一样,用力地转动起来!
“一圈,两圈,三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