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水幕之墙 (2/6)
p;他捧起这把冰冷刺骨的“鱼碎”,毫不犹豫地将它们全部扫入了那个黑黝黝的冰洞中。
一瞬间,原本幽深平静的洞口变得浑浊起来,无数银白色的碎屑打着旋儿缓缓下沉。
更重要的是,一圈圈彩虹般的油花迅速在水面上漾开,这片油花无声地向四周扩散,迅速的将诱人的信息素无声地传递到冰层下的黑暗世界。
对着镜头低声解释,呼出的白雾瞬间消散,“打窝,是最高效的方式,毛鳞鱼是北极生态圈的能量棒,脂肪含量极高。”
“在冰冷的水下,这种油脂的气味会扩散得很远,形成一个巨大的嗅觉陷阱。对于北极红点鲑这种饥饿的掠食者来说,这就等于在宣告,这里有免费的盛宴!”
这一次,鱼饵不再是凭空出现的兔子肝脏,而是一条被精心挑选出来的,最为肥硕完整的毛鳞鱼。
他熟练地将其挂在钩上,鱼腹中蕴藏的油脂是最终极的诱惑,缓缓地将鱼饵送入冰洞,仿佛在安放一枚水下炸弹的引信。
“然后,是等待。”
他稳稳地坐在马扎上,所有的注意力,都死死锁在了竿尖那根随着水流微微晃动的黑色尾羽上。
在等待的时间里,万籁俱寂,只有风刮过冰原的呼啸声。
他没有闲着,而是坐在火炉旁,拿出了那把猎刀和一块备用的桦木,刀锋划过木头发出“沙沙”的轻响,开始为自己削制一把用于处理渔获的小木柄刮鳞刀。
林予安一边做着手工活,一边对着镜头讲解着接下来的计划,“虽然我现在可以进行稳定的冰钓,但是效率还是达不到我的预期。”
“如果我能有一个24小时自动捕鱼装置,那我的获取食物来源的几率将会大大的增加。”
“所以我打算制作一个水下刺网,参考传统的冰下下网方式,以我目前的条件来说是完全可行的。”
说干就干,林予安开始执行他的计划。
他并没有随意选择,而是在林中穿行了近十分钟,用挑剔的眼光审视着每一棵候选树木,最终,砍伐了六根约三米长,手腕粗细的笔直云杉树杆。
选定后,用手锯处理了六根树杆,然后将这些原木一根根拖到冰面前一片开阔的雪地上,开始进行精细加工。
然后先用斧背作为锤子,干净利落地敲掉所有粗大的枝干残桩。这个过程不仅是为了光滑,更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小杆子在水下运动时的流体阻力。
加工的重点在于两端,用刀尖在每根杆子距离两端各五厘米的位置,作为圆心,用一小段测量好的绳子作为半径,画出一个完美的圆形。
然后沿着这个圆形,仔细地向内刻出了一圈宽一厘米,深半厘米的凹槽。
这个凹槽是整个连接结构的核心,它将为后续的捆绑提供一个绝对稳固,无法滑动的物理卡点。
然后,才回到冰面,拿起那把沉重的冰钻。他先在自己脚下靠近河岸的位置开凿了第一个冰洞。
随后站起身,目测着对岸的距离,走过大约十四米。为了确保两个洞口能够精确相对,使用了最原始也最可靠的测量法。
他自己拆解的那卷尼龙绳,将斧刃,以一个倾斜的角度,用尽全力深深地凿入第一个冰洞旁的坚冰中,斧柄牢牢地立在冰面上,形成了一个绝佳的临时锚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