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梦中的意象 (3/4)
来访者轻轻摇头,把水杯放在茶几上,对南祝仁问道:“那你觉得我的梦突然出现这么大的变化,是因为什么呢?”
南祝仁说出一个专业名词:“因为【解离】。”
来访者眨了眨眼睛:“【解离】?”
南祝仁道:“当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受到超乎自己承受能力的伤害的时候,会进入【防御】和【逃避】的状态。”
“这两种状态有轻微的,也有严重的。轻微的【防御】、【逃避】,大概就是下意识反驳,下意识否认,或者充耳不闻。”
“但如果严重起来,就会产生一定的病例化的表现。比如【退行】,意味着一个成人表现出幼儿的行为模式,产生一种倒退。”
说到这里的时候,南祝仁看了来访者一眼。
“而你梦境里面的【解离】,是指的是一个人的思维、记忆、感受、行动或自我意识感之间正常联系的中断或分离。”
南祝仁比划了一个一刀两断的手势:“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熔断机制。当情绪的电流过强、快要把人烧毁的时候,大脑就会跳闸。”
“现实中的【解离】表现形式有很多:一个人在承压到一定程度之后,会突然在某一个瞬间感到身边的世界变得奇怪、陌生,像是隔了一层玻璃;夸张一点的还会产生类似‘灵魂出窍’的感觉,像是在从身体外部观察自己一样。”
南祝仁随后看向来访者:“而你梦中的【解离】,是创造了一个抽象的、感官上扭曲但却美丽的童话幻境。”
说到这里,南祝仁把气氛稍微往回拉了一下。
“当然,【解离】并不完全意味着坏事。这种解离状态下的抽离,不但让人不会再被负面情绪所侵害,还会给人带来一丝思考的能力,去尝试着在困难中寻找出路。”
“你后半部分那种极致的美景,那些极光、云彩,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极端的渴望。面对某种无法构建出实质外表的期望目标,便用这种方式来赋予了它一个大概的形象。”
说到这里的时候,南祝仁的措辞也在不知不觉地转换了。
相比较一开始只是照本宣科地分析“意象”,南祝仁现在开始用了很多指向性极强的形容。
来访者没有给出反应。
她微微低着头,目光不再和南祝仁对视。
“至于你最后‘坠落又漂浮’的状态,是你在这个充满幻想的梦境后半程中残留的一丝现实反映。要解读的话,大概是有三种可能性。”
南祝仁看着来访者道:“一种是最直接的解读——失控感。”
说得很简短。对于这个词,也不需要进行过多的解释。
“第二种,是某种内心想法的具象化。是内心极度渴望某种东西,但是又担心在获得之后发现理想幻灭,因而恐惧、迟疑。”
南祝仁看着来访者的表现。
“至于第三种,则是现实的反映。可能是你在现实中企图获得什么,最后失败了;你希望在梦境中获得弥补,但是你内心深处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想要坠落时漂浮,想要漂浮时又坠落’的状态,来阻止你在梦中的这种弥补。”
其实,南祝仁基本可以确定来访者是这三种可能性中的哪一种。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