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莫凯:这题我刚刚是不是刚做过? (3/5)
bsp; ……
南祝仁心里点头,这题出得倒是很有水平。
问题涉及的都是非常标准的初次会谈需要的工作。
第一题涉及【诊断评估】,还特别标注出了需要和【双相情感障碍】区别。也就是说除了根据案例材料默写诊断标准之外,还要进行适当的“找不同”。
第二题和第三题都是【风险评估与伦理应对】。
第二题的难点在于针对来访者的出格行为如何进行风险告知,即不能用“这没什么”的忽视性表述,也不能直接批评,这些在初次会谈中都会对咨询关系造成巨大的破坏。
正确做法是具体、中立、非评判地指出行为与后果的直接联系,并将其框定为治疗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
第三题依旧涉及到利益方面的问题,必须拒绝,但拒绝的方式是关键。需解释拒绝是出于对治疗关系纯粹性的保护,并且探索来访者“送礼”行为背后的深层次意义。
至于第四题,对南祝仁来说最没难度了。
南祝仁先分析第一题。
【双相情感障碍】旧称“躁郁症”,其中的“双相”分别是【躁狂相】和【抑郁相】。换句话说,患者会在这两个极端的状态之间波动循环。
细分的话,还有【I型双相障碍】和【II型双相障碍】,前者的【躁狂相】发作更加频繁,后者的【抑郁相】发作更加频繁。
这道题目里面,林女士有自伤的行为,但是偶尔也会有极端的兴奋冲动表现——表面上似乎有些符合【双相】的标准。
但实际上,【双相情感障碍】的双相状态是持续性、内源性的,一次发作会持续数天或者数周,而且切换的过程通常与环境无关。
这就和材料中林女士的状态不太符合了。
林女士的重点,在于其“人际关系从极致的崇拜到彻底的厌恶”、“对他人随时会抛弃自己的强烈恐惧”。
随后才依次是“内心空无一物,像一个黑洞”、“艺术作品主题包含碎片化的自我镜像”;
“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深夜超速驾驶”;
“手腕新旧交错的划痕”、“吞服止痛药”;
以及“情绪波动持续数小时至数天,通常与外界影响有关”。
这些特征,分别对应“对被抛弃的极度恐惧”、“自伤”、“自杀”、“情绪剧烈波动”。
真正符合这位林女士诊断标准的,是——【边缘型人格障碍】!
作为压轴大题确实很难,毕竟这也属于《变态心理学》的范畴了,一般考生很少背到这个里面去。
南祝仁刚刚在入睡之前就扫了一眼这个题目,在【记忆宫殿】里面顺手也背了一下【边缘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眼下,再次开始奋笔疾书起来。
刷刷刷刷——
大概过了二十分钟之后,南祝仁举手:“老师,可以交卷了吗?”
……???
教室边缘的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