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最后一击,完成(5K大章) (2/6)
身上,最显著的【偏执型人格障碍】特征就是‘过度猜疑’和‘持久怨恨’。他因为投资失败和生意被骗,觉得自己被社会针对而从此开始报复社会,开始自己组建诈骗团伙从事违法犯罪的活动。从这个角度来讲,他的偏执思维模式和反社会、自恋人格障碍之间也有相互影响。”
一个人的一个行为模式是可能符合多种不同病症的诊断标准的,具体还要看该个体的整体行为模式更加贴合哪一类。
当然,也有可能这个人本身就不止一个问题。
“其次就是‘忠诚怀疑’。这个症状表现为无端地怀疑朋友、同事、下属的忠诚和信任。”南祝仁道,“被告王振海团伙的聊天记录中,员工的吹捧除了满足王振海的自恋外,也有刻意打消王振海的这种怀疑的目的。”
“或者说,这些员工的交流模式,本身就是被王振海的这种怀疑倾向一点一点逼出来的。”
被告席上坐着的不仅仅是王振海和被告律师,还有其他的团伙“骨干”。只不过他们不是这个环节的主角,所以之前的存在感一直不高。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在听了南祝仁的话之后,这些“骨干”的身体都微微发生了倾斜,远离了王振海。
恍然露出了认同的神色。
被告律师觉得王振海皮囊下的内心变得更加汹涌了,不知道是因为这些“骨干”的行为,还是因为南祝仁的措辞。
——是的,南祝仁的措辞已经变得越来越直接了。
一开始的南祝仁还会尽可能用专业化名词来指向王振海,用词也都是偏向中性的。
但是现在,南祝仁讲的东西越来越大白话起来,言语中的攻击性也越来越强了。
不过被告律师还是没打算喊反对,他觉得南祝仁应该快讲完了,没必要现在出这个头。
……
南祝仁也确实快要结束这一切了。
“被告王振海最后符合【偏执型人格障碍】的症状,便是对刺激的过度敏感和过度反击。在我方受害人南志昊报警之后,王振海选择了‘散播合成不雅视频’这种计划外的报复行为,属于一种典型的过激反应。这个反应最终导致了他自己、以及整个团伙被逮捕。”
南祝仁抬头道:“以【反社会人格障碍】为底色的【施虐人格特质】、【自恋型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这三个都是《变态心理学》中的概念。”
王振海猛地再次看向被告律师,俨然是希望他做点什么。
基于文化背景的专有名词污名化再次开始发力。“变态心理学”里的“变态”意思其实是“偏离常态”,但某些约定俗成的口语化形容却会不由自主地让人想到特别冒犯的地方。
旁听席上似乎又有动静了。
南祝仁恍若未察。他的解释是对着审判长的,但此刻他身体的朝向却偏向了王振海。
就好像同时也在和王振海直接对话一样。
南祝仁开始做最后的陈词总结:“王振海自身确实是一名高于平均水平的信息工程人才,他早年工作的短暂成功可能激发了他本身的‘自恋’特质;初次创业在行业时代红利加持下,获得资金积累之后,让他的‘自恋’加剧到了人格障碍的层次。”
“最终导致了他错估了自己的能力,也高估了自己对行业的了解,导致了他最后工作上的失败。”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