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表演型人格 (2/3)
/> 几个人脸上带着如释重负,似乎在庆幸这漫长的系列讲座终于告一段落;
几个人的脸上有些遗憾,可能是因为这难得的摸鱼时光结束,又要重新投入到节奏密集的法院工作中回去,表情满是意犹未尽;
还有少数人看自己的眼神变怪怪的,具体的缘由就不得而知了。
夏天坐在紧挨着南祝仁的邻座上,眼睛在压根没怎么变化的手机屏幕上凝视了许久。
半晌,她像是越想越气一样终于鼓着脸颊抱怨道:“今天最后的那个学生真是的,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
南祝仁笑一声摇了摇头,反而开始安慰小姑娘:“没关系,他对我来说反而还算是好事。”
借此打开话匣子,夏天立刻把手机撇到一边,好奇地扑闪着亮晶晶的眼睛问道:“南老师,你觉得那学生是有什么问题?”
眼下也不是什么严谨的学术讨论,算是闲聊。
南祝仁想了想道:“讲座嘛,很多时候最后的提问人本来就不是为了解答疑惑的。有些人是想要借此搭个关系,有些人是想要借着这个难得的平台展示自己——只能说这个男生的心思太强,而且太不加掩饰了。”
“至于说有什么问题,我对他了解得不深。仅从今天表现出来的看的话……”南祝仁想了想,“有点【表演型人格】的味道。”
……
心理学里面没有【表演型人格】这个专业名词,它是一种网络时代简化出来的口语化交流表达。
最接近这个词的专业名词,是【表演型人格障碍】,属于《变态心理学》的范畴。
【表演型人格障碍】的患者以“夸张化地表达情绪”和“过度追求他人注意”为显著特点,起始时间不晚于成年早期,存在于各种背景下。
以DSM-5为诊断标准的话,主要有如下特征:
一、在自己不能成为他人注意中心时,会感到不舒服;
二、与他人交往时带有不恰当的挑逗行为(所以有的时候异性可能不是对你有意思,只是单纯喜欢这样);
三、情绪表达变换迅速而肤浅;
四、习惯利用身体外表来吸引他人对自己的注意;
五、言语风格夸张化,但是内容缺乏细节;
六、易受暗示;
七、日常生活中自我戏剧化、舞台化,或者有夸张的情绪表达;
八、认为他人与自己的关系比实际上更亲密。
……
能够病态到符合以上所有标准的人还是少之又少的。
但符合其中的几条,且又不够完全的诊断标准的人,偶尔还是有的。
从这个角度讲,虽然【表演型人格】这种简化的形容方式不够专业,但在日常交流中还是能够挺有效率地去概括一个人的。
便是南祝仁,在聊天中也不排斥。
在不违反职业底线的情况下,还用严格的职业标准去一字一句地扣和别人的聊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