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无法亲近,却也无法埋怨 (2/3)
> “……什么?”
来访对这突如其来的三个字似乎无法理解。
南祝仁道:“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你接下来的话可以用‘我觉得’这三个字来开头。”
来访者眨了眨眼睛。
……
之前就说过,南祝仁感觉林溪这个来访者身上也有和南志昊身上类似的【回避型】特征。
但是他们的表现形式明显不一样。
林溪也很克制自己的情感,也隐瞒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暂时仅仅在南祝仁的面前展现一些表层的东西。
因此南祝仁也需要引用大量的【对峙】。
但林溪的【回避型】,显然主要表现在针对母亲的相关事件和叙述中。
而且对于林溪来说,她的【回避型】特质也不是主要的问题。
她的人格特质显然和南志昊也大相径庭。
因此哪怕南祝仁眼下决定运用【精神分析学派】的原理进行去干预,也可以稍微【人本主义】一些。
尤其在听了林溪这个来访者刚刚对于自己生活的叙述,以及对方所展现出来的一些社交关系方面的相关人格特质之后。
南祝仁先试着【支持】了一下:“心理咨询中,对于来访者——也就是你——身边发生的事情,是很关注的。因为一个人的特质的形成,必然是离不开生活的。”
“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没有一件是小事。”
南祝仁接下来话锋一转:“但是,我们更加关注的,是来访者的感受、你的感受。”
利用人称代词的替换,南祝仁一步一步地拉近距离。
“尤其是当我们已经坐在咨询室里面,更说明我们自身的感受已经在某方面到了一个极点。”
“因此,眼下、当前,我作为咨询师的关注点只有一个——”
南祝仁看着林溪的眼睛:“那就是你的‘感受’。”
林溪深吸一口气,直视着南祝仁的眼睛,交迭在小腹的双手不由自主地握在了一起。
“所以,如果可以的话。”南祝仁用一种柔和的、近乎是商量的、但是饱含着力量的语气道,“接下来的叙述,希望你能够以‘我觉得’开头,可以吗?”
来访者和咨询师对视了两秒。
深吸了一口气。
随后,板直的身体。
终于松懈着,弯了一点下去。
“其实……我觉得我的一些想法很不应该。”
所以她才会不亲自说出口,才会回避,才会用故事的书面化语言来叙述,减少自己的情感卷入。
以此希望让南祝仁代替她将某些东西说出口。
但南祝仁显然不希望这样:“你的什么‘想法’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