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斯坦福监狱实验【四千字二合一章节】 (3/5)
类。
一类是林俊凯、李铭辰,他们最早有醒悟,并且较为积极地投入进和王蕊对抗的过程,完成了一定程度的救赎式自我成长,整体情绪偏中性。
另一类是张子豪为代表的三个学生,在写下分数之前没有进行自我感受,在分享自身情绪的时候也几乎没有自我暴露,很敷衍。也是因此,他们的具体情绪情况不好判断。
最后一类是以厚刘海、坐赵左学生为代表的——是的,虽然厚刘海学生发言很早,但他的情况和林俊凯他们不一样,他属于最后一类。
这类学生在王蕊的事件中参与较少、或者说几乎没有参与,整体情绪偏负面。
……
到此,团体辅导的第二阶段暂时告一段落。
如果说第一阶段是夯下团队的基础,那么第二阶段就是为后续正式的辅导做铺垫。
这阶段中,首先让学生写下当前的情绪分数,这算是一个极简的心理自测。
这在团辅结束之后会有一次callback。
南祝仁很期待学生们在接受完团体辅导之后,他们的情绪分数会有什么变化——尤其是张子豪。
这个原理可以看做是《实验心理学》部分“前测数据”与“后测数据”的实际应用。
同时,这个阶段,也通过张子豪、李铭辰两人,把张子豪等三个学生或多或少地带入了情境中。
如果是单独咨询的话,一般的咨询师可能要花一到两次咨询才能够达成这种效果。
现在只花了不到十分钟。
而接下来的第三阶段才是真正的大戏。
……
第三阶段——定向解析。
在决定用团体辅导同时干预这些学生之前,南祝仁其实稍稍烦恼了一会——
——因为在场的十个学生虽然经历了相同的事件,但是他们受影响造成的改变几乎是背道而驰的。
有没有什么干预的方法,能够同时对这两拨学生同时产生正面的影响呢?
有的。
南祝仁歪头示意小赵老师,团辅助手立刻心领神会。
她摸出一个遥控器,轻轻一按。
“滴——”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活动教室的投影仪猛地亮了起来,在幕布上面显示出一个视频文件的开头。
这个视频的标题直挺挺地显示在所有学生的眼中——
《The 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
“接下来,我们将要学习一小段视频课件。名为《斯坦福监狱实验》。”
南祝仁道:“这是斯坦福的大学教授菲利普·津巴多在1971年做的一个大型心理学实验,我们现在播放的是实验的纪录片原片。”
“因为是原片,所以视频是没有字幕的,因此我会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