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墙有耳,默契于心 (2/3)
; 这次短暂到只有寥寥数语的重逢,如同在暗夜里划过的流星,短暂却无比耀眼。它抚慰了相思,坚定了信念,更为后续那必然到来的、更加波澜壮阔的剧情,埋下了最深刻、最关键的情感伏笔。
静待云开月明。这不仅仅是一句安慰,更是一个男人对心爱之人的庄严誓约。许都的天空,似乎也因为这份誓约,而悄然酝酿起新的风雷。
与貂蝉短暂重逢,确认了她暂时无恙,也传递了坚守待援的信号后,吕布(吕子乔)知道,自己必须尽快离开许都这个是非之地。久留必生变,曹操的耐心和猜忌都不会持续太久。他需要一个足够分量、且合情合理的理由,既能彰显忠诚,又能掌握主动,更要能让他名正言顺地离开许都,并最好能……接触到兵权。
机会就在眼前——那个僭越称帝、已成天下公敌的袁术,便是最好的切入点。
翌日朝会,气氛庄严肃穆。当例行议事接近尾声时,吕布出乎所有人意料地,从容出列,对着御座上的汉献帝和一旁垂帘听政般的曹操,深深一揖。
“陛下,曹公,诸位同僚。”他的声音沉稳有力,瞬间吸引了全场的目光,“逆贼袁术,僭号天子,悖逆人伦,罪不容诛!前番虽遭挫败,然其盘踞寿春,拥兵自重,仍为朝廷心腹大患!此獠不除,国法难申,天威难振!”
他开门见山,直接将矛头指向了袁术,占据了道德和大义的制高点。
曹操目光微动,心中思忖:吕布突然提及袁术?是想表功,还是另有所图?刘备立于班中,暗自警惕:吕奉先欲主动请缨?其所图恐非仅袁术耳。
吕布不等有人质疑,便开始详细剖析局势,其言辞之精准,分析之透彻,让满朝文武,包括曹操麾下的谋士们,都暗自心惊。
“袁术看似势大,实乃外强中干,已有三败!”吕布伸出三根手指,侃侃而谈,仿佛对淮南局势了如指掌。
“其一,人心尽失!其妄自称帝,已犯天下之大不韪,麾下文武,多有离心离德者。纪灵、张勋等将,各怀异志;杨弘、阎象等臣,劝谏不从,其内部早已是矛盾重重,一盘散沙!此乃政治之败!”
“其二,经济崩溃!”吕布抛出了一个相对新颖的词汇,但结合上下文,众人皆能理解其意,“淮南虽富,然其穷兵黩武,横征暴敛,府库早已空虚。去岁我军焚其安风津粮草,更是雪上加霜!如今其境内民生凋敝,士卒饥馑,军心浮动。此乃经济之败!”
“其三,战略孤立!”吕布手指虚点,仿佛在勾勒地图,“北有曹公虎视,东有孙策觊觎,虽表面臣服,然其心难测,西有刘表隔岸观火。袁术已是瓮中之鳖,四面楚歌!此乃战略之败!”
一番分析,层层递进,直指核心,将袁术看似庞大的势力剖析得淋漓尽致。朝堂之上一片寂静,许多原本对吕布还心存轻视的大臣,此刻已是面露惊容。
荀彧微微颔首,眼中闪过赞赏:不想吕布竟有如此见识!对袁术内情把握之准,尤在经济、人心层面,可谓一针见血!
郭嘉轻咳,眼神凝重:此子……对局势洞察,已不逊于一流谋士!其志不小!分析完局势,吕布图穷匕见,对着献帝和曹操,抱拳躬身,语气铿锵:
“陛下,曹公!袁术已是日薄西山,冢中枯骨!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若任其苟延残喘,恐生变故。布,不才,愿为陛下、为曹公分忧!”
他挺直身躯,目光灼灼,声音带着无比的自信与决绝:
“布,请命率一旅之师,南征淮南,为朝廷彻底扫清此逆贼!必擒袁术于阙下,明正典刑,以彰国法!”
主动请缨!而且是在朝会之上,当着天子和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