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火种与坚冰 (2/3)
面买不到粮,山上挖不到菜!咱们现在,就只剩下两条路摆在面前。”
“要么,大家就坐在这里,什么也不做,眼睁睁地看着老人、孩子,一个个饿死、冻死!要么,就赌上这一把!
“赌赢了,全村人都有口吃的,都能活到明年开春,活到麦子收割!赌输了,大不了就是早死几天,还能给后来人,留下点用命换来的经验教训!”
张大牛死死地盯着那本摊开的手册,上面的图示和文字,他大多看不懂。
但,他看得懂周凌眼中的信念,看得懂那里面不容置疑的决绝。
他转过头,看向窗外那漫天飞舞的大雪。
几秒钟后,张大牛猛地转回头。
“干了!娘的!听周凌的!”
“都给我听好了!从现在起,收集所有能用的秸秆、锯末、玉米芯!搭保温的草棚子!所有能动弹的人,全都给我动起来!一切都听周凌指挥!”
“谁要是敢阳奉阴违,偷奸耍滑,耽误了活命的大事,就别怪我张大牛翻脸不认人,把他一家子撵出胜利大队,自生自灭去!”
求生的本能,加上支书积威尚存的命令,终于驱使着这台早已生锈、濒临散架的社会机器,开始发出嘎吱作响的、不情愿的、但却实实在在的运转声。
然而,希望的“火种”虽然被强行点燃,但覆盖在现实之上的“坚冰”,却远比想象中更加厚重、更加顽固。
收集来的秸秆大多潮湿、混杂着泥土和冰雪,需要暴晒、粉碎,可在这不见天日的雪天里,哪里来的太阳?
周凌只能指挥大家,在有限的、勉强能遮雪的棚子里,点燃极其珍贵的、少量的柴火,分批进行烘烤,生怕一个不慎引起火灾,那就真是雪上加霜。
搭建保温草棚需要大量的木料和干草,材料严重不足。
有人提议拆掉几家已经空置的、或者暂时不用的牲口棚,立刻遭到了其家人拼死拼活的阻拦。
“拆了棚子,来年开春,唯一的牲口住哪里?拿什么拉犁耕地?那是要绝了以后的根啊!”
按照手册上的要求,精确配置堆料的比例,碳氮比、含水量……
这些对于习惯了粗放式耕作的村民来说,简直如同天书。
有人觉得周凌的要求太过苛刻,是书呆子气,偷偷地省了工序,结果第一次尝试堆肥,温度死活都升不上去,白白浪费了宝贵的菌种和几天的时间……
每一步,都伴随着巨大的困难、资源的匮乏、体力的透支和层出不穷的质疑与内部争吵。
周凌不再是那个只需要动动嘴皮子,提供技术方案的知青。
他必须身先士卒,亲自带着杨数五等少数几个还愿意相信他的年轻人,一遍遍地示范、讲解、亲手调整。
几天后的一个黄昏,在窝棚里,周凌亲手将最后一点珍贵的菌种,均匀地拌入终于调整到合适温度和湿度的培养料中,并用温度计确认了几个关键点的温度都稳定在了手册要求的区间之内。
做完这一切,他几乎是虚脱般地靠在了冰冷的土墙上,缓缓滑坐到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汗水混合着污渍,从他额头上涔涔而下。
他挣扎着走出窝棚,外面,灰暗的天空下,雪依旧在不紧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