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乘怒 (3/5)
>
“董中郎果然明智。”张鼎轻声应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恭维,却也暗藏着深意,“这两小时,必能恢复士兵体力,届时我们定能以最强的姿态,迎接黄巾军。”
董卓没有回应,只是冷冷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犀利的光芒。张鼎的话表面上是赞赏,实则无形中也在表露出自己对董卓的观察与试探。两人之间的关系,早已不仅仅是表面的合作。虽然暂时并无直接的敌对,但双方的信任早已在历史的积怨中埋下了裂痕。
“准备罢。”董卓站起身,目光坚定如铁,“我们不怕敌人偷袭,只怕自己错失了机会。”
张鼎轻微点头,略作停顿后,才转身离开。董卓则站在原地,目光穿透帐篷,望向远处漆黑的夜空,似乎在琢磨着接下来的每一步。
此时,夜幕已经降临,营地内火把点点,士兵们正忙着清理武器和装备。董卓不禁叹了口气,虽然这次的战斗充满了不确定性,但他知道,错过了这个机会,自己的军队可能将陷入更加危险的局面。
休整期间,董卓找了个空闲的地方,与张鼎坐了下来。他们面对面,火光映照着两人的脸庞,气氛有些微妙。两位曾经互不信任的将领,如今却不得不联合在一起,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
张鼎看着董卓,试图通过这次对话进一步了解董卓的心思。他知道,董卓虽然桀骜不驯,但在战场上却有着非凡的判断力,若能获得董卓的信任,他的骑兵部队或许能够在未来的战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董中郎,若这次突袭成功,黄巾军援军如果被打散,那么你我之间的合作,定能更加稳固。”张鼎轻声说道。
董卓的眼中闪过一丝冷光,他淡淡回应:“我们是为了战胜黄巾军,而并非为了合作与否。若是能够共同击退敌人,自然是两全其美。若是不能,张鼎你也无需怪我。”
张鼎听到这话,心中一紧。董卓说话虽然平淡,但言辞中却隐藏着一股决绝。若此次行动失败,董卓显然并不会因为合作而对他心存怜悯。张鼎暗自警觉,但同时也意识到,这是自己唯一的机会。如果能借此赢得董卓的信任,未来的局面将大有不同。
两人默默地注视着对方,似乎都在思量接下来的行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军中开始安静下来,士兵们纷纷躺下休息。董卓和张鼎也未再言语,各自沉浸在对战局的深思之中。
终于,两个时辰过去。董卓起身,打破了沉默。“起身!出征!”他一声令下,顿时营地内响起了号角,士兵们纷纷起身,整装待发。
董卓的步兵尚有一些疲惫,但精锐骑兵却早已准备就绪,个个神情坚毅。张鼎看着这支骑兵,心中微微一动。他知道,若要一举击溃黄巾军援军,骑兵必须冲锋陷阵,迅速击溃敌人,绝不能拖延。
“董中郎,您放心,我已选好了最精锐的骑兵,定会确保这次行动的成功。”张鼎微微弯腰,表示自己已经做好准备。
董卓没有回应,他的目光已经锁定了远方。“所有人,随我来!记住,今晚,我们不是在进行简单的夜袭,而是在为自己争取最后的胜利!”
随着董卓的命令,精锐骑兵整齐列阵,士兵们迅速骑上战马,依照指示,分成几队,悄无声息地向黄巾军援军的方向进发。
黑夜中的大军像一道阴影般悄然出动,战马的蹄声几乎没有传出,连帐篷里的守卫都未曾察觉。
************************************************************************************************************************************************************************************************************
月光如水,洒落在辽阔的平原上,薄雾弥漫,空气中透着一股清冷的气息。远处,火光点点,如同萤火虫般微弱,忽明忽暗,那是三万黄巾军的援兵,正悄然行进,未曾察觉他们即将迎来一场毁灭性的灾难。
董卓坐于帐中,手中捻动着一枚铜钱,面无表情。忽然,侍卫快步进来,低声禀告:“将军,侦骑回报,黄巾军援兵已至广宗郊外,兵势浩大。”董卓眉头微蹙,目光如鹰,深深看向帐外的夜空,沉默片刻后,他缓缓道:“派出骑兵,今夜,灭此贼军!”
张鼎在一旁,神色冷峻,点头应是。两人心知,这一战,关系重大。命令迅速下达,四千精骑整装待发,铁甲在月光下闪烁着寒光,马匹蹄声如鼓。董卓与张鼎带领骑兵分左右翼,分别准备包抄黄巾军。
营地内,铁匠们为马匹披上厚重的铠甲,兵士们紧握环首刀,那刀锋寒冷锐利,刀身弯曲如月,刀柄修长,既有杀伤力,又便于骑战使用。战鼓低沉地响起,气氛凝重,骑兵们的心跳与鼓点同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