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春耕 (5/6)
/> “嘿!我们‘五村二组’上来了!排到第六了!”
“看这儿看这儿,‘三村一组’还是榜首,三天连着头名,太猛了!”
孩子们叽叽喳喳地围着榜单跑圈,小孩看不懂数字,就听大人念。
但也记得哪一栏是自家人的村组。
年纪稍大的少年更把它当成战绩榜,谁家的父兄靠前,回家吃饭都挺直了腰板。
“我爹今儿干了十亩翻地!”
“切,我们那头牛拖犁不用人赶,自己能漂移!”
一旁的农妇笑着摇头,却也眼角含光,那种骄傲,是发自内心的。
更年长些的劳工、村长、屯长们,则常常站在榜单前互相点头致意:
“你们屯今天又翻了六亩,我得催催我们那边老杰克了。”
“别急,我们这几块是坡地,播得慢,但水渠修得快,下周就赶上来。”
那种你追我赶的劲儿,不是命令逼出来的,而是榜单本身唤起的一种看得见的荣誉感。
而这些荣誉,也不只是好听的名头。
经过宣传,村民们都知道,每年年末,总务厅会依据耕作榜上的全年数据,评出一位“耕王”。
这人不但能得到整整一亩优质田地的永久耕种权,还会收到粮食作为奖励。
而入选“十佳户”的人家,更能优先获得下一季的物资补助,甚至被邀请进入村议会,作为农事顾问参与制度制定。
谁不动心?
“只要咱家今年争口气,明年就能分到靠河的那块地了!”
“我听说耕王的地连地税都不用交,真成自家地了!”
他们嘴上说着地、粮、榜,心里却都明白,这些都是那个穿白衬衣扶犁开沟的年轻领主给的。
不是施舍,不是怜悯,是一条路,一种选拔,一种“你做得好,就能站得住”的制度。
有老人背着工具,站在榜前久久未动,最后只是低声说了一句:“路易斯大人……要长命百岁啊。”
在这片曾被雪灾虫祸碾过无数次的北境荒地上,人们第一次明白了什么叫靠自己双手争来的未来。
于是第二天的清晨,榜单还未更新,村民们已再次上路。
肩挑、手推、犁赶、铲挥。
他们不仅是为了饭碗,更是为了那个榜上的名次,为了家人脸上的光彩,也为了那个始终不曾骗过他们的年轻领主——路易斯·卡尔文。
…………
数日连晴,阳光透过稀薄的云层洒落在谷地上,随着春耕的进行,各村社的田地已初现雏形。
整片麦浪谷地,从高处俯瞰时,如棋盘般整齐划分,每一条渠线、每一块田号、每一道棚影,皆在制度与汗水的雕刻下有序展开。
路易斯缓步行走在一片三村的地头上,身后只带着一名记录员与一位侍从。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