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春耕 (1/6)
随着天气变暖,春耕开始了。
动员大会刚过去一天,麦浪盆地的天空仍飘着些零碎雪絮,夜里结的霜还没完全融化,可整个谷地却早已沸腾起来。
各村的集结鼓声此起彼伏,一根根丈量绳像织网般在田野上铺开,锤声不断,木桩一根接一根地钉入泥土。
到处是忙碌的人影、划地的绳线和呼喝的嗓音。
“再往北一尺!那边地势高,排水顺。”
“写好编号,这块是‘三村七号田’,别忘了在留两步空幅,方便修渠。”
丈量队由农务官、各村村长和熟识地形的老农组成。
他们脚踏湿泥,脸上是久经重建留下的干劲儿,说话干脆,干活利落。
田地边竖起了布幕公告,画写着:村界、渠线、田号、土壤等级和用途。
一目了然,虽然大多数村民都是文盲,但都能看懂。
各家农户也在登记点排队报数,这些都要记在册上。
另一边大棚户建设,也在同一时刻展开。
不同于其他零散营地还在一铲一铲翻泥的开荒式春耕,麦浪谷地一开始的定位,就注定了它的不同。
这是赤潮领“规模化春耕战略”的核心中枢,是未来整个北境最大的种植粮仓之一。
于是从土地标线开始,每一步都不再是零碎尝试,而是组织式农业工程的开场。
谷地拥有得天独厚的浅层地热资源,地下岩脉中不断释放出的热流,就是天然温床。
那代表只需设好风障、理好排水管网,棚户内部就能稳定维持深秋午后的温度,在北境这已是奇迹。
于是大棚的骨架,在晨曦中缓缓搭建起来。
“主梁快点上!五寸间距,不许偏!”
“女工组!遮膜向外拉三尺,记得顺风方向钉紧,风一大容易撕裂!”
技匠队负责主构件搭建,村里的青壮则从旁递料固定。
少年们搬运炭包与火砖,女工在寒风中踩着梯子拉伸厚实的半透明膜。
一排排白色棚顶,在灰褐色的大地上蔓延开来,如浪潮拍向远方山影。
每一座棚户下方都预先铺设好了热炕系统,地热导管从棚边延伸入内,接入中心火腔,这便是赤潮领首创的“地热暖床”结构。
于是棚户一座座拔地而起,半透明的防风膜在阳光下泛出一层淡淡的银光,像是覆盖在土地上的温室羽翼。
这些被称为“地热棚”的构筑物,不只是防风挡雪的简易屋,更是孕育整季希望的堡垒。
“现在翻土才对。”米克低头摸了摸脚下的土地,“热、热管正常运行,温度集中稳定,正适合播、播种。”
米克作为赤潮领的农务官,经验最老道、眼力最准。
哪片地该种青麦,哪块土该掺灰,他一看就知道。
麦浪领这里事关全北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