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救仁平英杰初逢 携佳华三雄共议 (3/9)
山麓,梁山众头领与张亦雄等四人拱手作别,随后跃马扬鞭,继续踏上救援之路。张亦雄等四人伫立原地,目送梁山众英豪渐行渐远,直至其身影没入晨雾深处,方才转身归寨。正是:英雄惜英雄,义气薄云天。
话说水泊梁山之事暂且搁过一边,如今且容在下细说那新近崛起的二龙山群雄。这二龙山好汉们的来历,也真个是曲折离奇,惊心动魄,还请诸位看官且听在下慢慢道来。
话说大宋开国以来,太宗皇帝登基之初,便将天下疆土分作一十八路。看官且听自东京汴梁往外,有京畿路、京东路、京西路三路拱卫;向北去是河北路、河东路两处边关重镇;往西去则是陕西路、秦凤路,直面西夏兵锋;西南有成都府路、利州路、梓州路、夔州路四路,统称川峡四路;东南一带又分淮南东路、淮南西路、江南东路、江南西路、两浙路、福建路、荆湖南路、荆湖北路;岭南之地则设广南东路、广南西路。
且说那江南西路九江府治下,有一县唤作武宁。这武宁县地处鄱阳湖畔,水陆交汇,舟楫往来,端的是个紧要去处。县衙前一条青石板路,蜿蜒直通鄱阳湖码头;县后一座卧虎岗,山势险峻,峥嵘崔嵬,岗后三五里,有个百十户人家的村落。这村中却有一条好汉,姓党,双名景言,表字承业,祖籍乃是四川宜宾人氏。他自幼酷爱舞弄兵刃,尤擅一对赤龙雌雄双长剑,剑法精妙,出神入化。年方二十五岁,面如金玉,龙目横眉,声似洪钟,威风凛凛,实乃英雄本色。
自幼便中了武举,衣锦还乡,荣耀归故里。他武艺超群,被委以九江兵马都监之职。平日里,他爱民如子,专与那贼人作对,但凡有贼人作祟,闻其名便胆寒。民间皆传颂“当避景言”之美誉,九江百姓,无论男女老幼,皆交口称赞。百姓们平日里都敬称他为“凶太岁”。
有诗赞景言道:
龙目横眉狠疾凶,身长八尺镇恶虎。
喜好闯阵当先锋,手擎双剑敌畏惧。
坐下宝马破敌阵,久经沙场勇杀敌。
九江人称凶太岁,梁山煞神乃景言。
有《临江仙》一词赞这景言曰:
金玉面庞龙目辉,赤龙雌雄剑飞舞。景言英姿镇九江,声名赫赫惊风雨。
武举荣归春风里,故乡山水映翠微。仁心剑胆护桑梓,百姓安居万民醉。
九江上下称太岁,恶贼闻风魂魄碎。衣锦还乡歌未央,景言风采冠群英。
且说这九江郡守,姓张,双名斯晁,端的是个害国殃民的贪官。此人生得獐头鼠目,腹内蛇蝎心肠。平日里不理政务,专一在府中饮酒作乐。这一日,张斯晁唤来心腹师爷商议道:“如今朝廷鲁国公陈希真执掌吏部,若得他提携,何愁不升迁?只是须得寻个妥当人去打点。”那师爷眼珠一转,低声道:“王都头武艺高强,又得民心,若遣他护送厚礼进京,最是稳妥。”张斯晁闻言大喜,即刻传唤王双。忽见一名军士慌慌张张闯进后堂,单膝跪地禀道:“启禀大人,王都头昨夜染了风寒,高热不退,只怕……只怕三五日内难以启程。”张斯晁当即便唤党景言。
且说那张斯晁将十万民脂民膏搜刮已毕,这一日正在后堂盘点箱笼。正点数间,忽闻环佩叮咚,却是王夫人掀帘而入。王夫人问道:“相公行程可曾定下?这些箱笼明日可要启运?”张斯晁皱眉捻须,沉吟半晌,道:“财物俱已齐备,明日便可启程。只是……”言罢长叹一声,欲言又止。王夫人近前道:“相公何事踌躇?莫非怕那党都监不肯应承?”张斯晁拍案道:“正是!这党景言素来刚直,若知晓箱中乃是民脂民膏,只怕……倘若他半路生变,岂不坏了大事?”王夫人便对张斯晁道:“夫君若觉那党景言不肯就范,何不修书一封呈与朝廷?只须说他个违逆之罪,教朝廷下旨斩了这厮,岂不干净?”张斯晁便唤党景言前来相见。
正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