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巧周旋,智退强敌 (1/3)
钦差高焕的车驾带着一肚子憋闷和未能完成的使命,灰溜溜地消失在南下的官道尽头。朔方城头,萧煜负手而立,目送着那代表朝廷威权的仪仗远去,嘴角噙着一丝冷峭的弧度。
“跳梁小丑。”他低声嗤笑,转身看向身旁同样望着南方的栗晓燕,“这次,算是暂时糊弄过去了。但宇文擎绝不会罢休。”
栗晓燕收回目光,神色平静:“他自然不会。但我们也不能总等着他出招。”她顿了顿,转向萧煜,“世子,北疆军需,不能总靠朝廷拨付和边境贸易的微薄利润。我们得有自己稳定的财源。”
萧煜挑眉,示意她继续说下去。经过疫病和钦差两件事,他对栗晓燕的见识和能力已再无怀疑。
“盐。”栗晓燕吐出一个字,目光锐利,“北疆临海,有漫长的海岸线,却因朝廷严控盐铁,盐价高昂,军中用度吃紧,百姓更是苦不堪言。我们为何不能自己制盐?”
萧煜眼神一凝:“私制盐铁,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若是寻常私盐贩子,自然是死罪。”栗晓燕语气不变,“但若是镇北王府,以‘筹措军饷、抚恤边民’的名义,在北疆沿海开辟几处不为人知的盐场,采用新法,产出质优价廉的军需盐,多余的,再以‘北地特产’的名义,暗中销往内地……这其中的利润,世子应当清楚。”
她的话如同重锤,敲在萧煜心上。盐利之巨,他岂能不知?朝廷之所以将盐铁牢牢抓在手中,正是因为这是国库最重要的支柱之一。若能掌控北疆的盐业,不仅军需无忧,更能积累巨量财富,拥有与朝廷抗衡的底气!
“新法?什么新法?”萧煜抓住了关键。传统的煮盐法耗费燃料极大,效率低下,且容易被发现。
“晒盐法。”栗晓燕早有准备,从袖中取出一卷简易的图纸,“利用海边滩涂,修筑盐田,引海水入内,依靠日光和风力自然蒸发,结晶成盐。此法省时省力,产量巨大,且更为隐蔽。”
萧煜接过图纸,仔细观看。图纸虽然简单,但原理清晰,可行性极高!他越看眼睛越亮,呼吸都急促了几分。这女人,脑子里到底装了多少奇思妙想?!
“此事关系重大,需绝对机密!”萧煜压下心中激动,沉声道,“地点、人手、运输,都必须万无一失!”
“这是自然。”栗晓燕点头,“我可先行前往沿海勘察,选定合适地点,试验晒盐之法。待成功之后,再交由世子信任之人接管。”
她主动提出亲自前往,既是展现诚意,也是为了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盐业是命脉,她必须拥有足够的话语权。
萧煜深深看了她一眼,明白她的用意,但权衡利弊,这确实是目前最快、最稳妥的办法。“好!我给你一队绝对可靠的人马,三日后出发!”
三日后,一支精干的队伍悄然离开朔方城,向东疾驰,直奔数百里外的北疆海岸。栗晓燕依旧作男子打扮,混在队伍中。同行的除了萧煜的心腹侍卫长,还有两名对沿海地形熟悉的当地向导。
越往东走,地势逐渐平坦,空气中开始带上咸腥的海风气息。数日后,一片广袤荒凉的海岸线出现在眼前。这里远离城镇,礁石嶙峋,人迹罕至,正是理想的秘密基地。
栗晓燕带着人沿着海岸线勘察了数日,最终选定了一处背风、滩涂平坦、潮汐规律的海湾。她指挥侍卫和向导,按照图纸,开始修筑简易的盐田——开挖引水渠,平整滩涂,修筑田埂。
起初,侍卫们对这位“栗先生”的命令将信将疑,觉得这法子闻所未闻。但当海水被引入修好的盐田,在烈日和海风的共同作用下,水分迅速蒸发,留下一层白花花的盐晶时,所有人都惊呆了!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