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集:老将远谋 (2/9)
反复几次后,彻底陷入黑暗。只有手机屏幕和李青山的全息影像,还在散发着微弱的光。
远处传来一阵刺耳的金属碰撞声,紧接着是玻璃破碎的巨响和人群的尖叫——显然,街道上的智能驾驶系统已经完全失控,车辆像疯了一样横冲直撞。
“常规手段已经没用了。”李青山的影像闪烁得更频繁了,信号正在减弱,“我们需要…需要‘老古董’的智慧。”他的目光转向北方,眼神里带着一丝希望,“是时候去找周教授了。如果世上还有人能理解这种‘AI伦理底层漏洞’,只有他和他的‘守护者同盟’。”
“周教授?”林雪愣了一下——她记得父亲提过,周明远教授是当年参与“基石”系统早期设计的核心科学家之一,也是《AI伦理里斯本框架》的起草人之一,十年前就宣布“隐居”,再也没有公开露面,“他不是已经退休了吗?我们怎么找到他?”
“隐居不代表消失。”李青山的影像稳定了一些,“他一直躲在挪威北部的冰原,领导着一个‘守护者同盟’——成员都是当年和他一起起草伦理框架的退休科学家。他们手里有一样东西,是现代AI系统没有的——‘道德底层代码’,那是所有智能逻辑的‘初心’,也是对抗‘模因病毒’的唯一武器。”
希望像风中残烛,微弱却坚定。林雪扶着身边的汽车,慢慢站起身:“我跟你一起去。”
“好。”李青山的影像里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我现在在苏黎世郊外的一个安全屋,你尽快过来。我们避开所有依赖智能导航的路线,用最原始的方式去挪威。”
通讯挂断,全息影像消失。车库重新陷入黑暗,只有手机屏幕上那些红色标题,还在无声地提醒着——时间不多了。
北极之光
从苏黎世到挪威北部的冰原,整整三十六小时,林雪和李青山几乎没有合过眼。他们避开了所有高铁、飞机等依赖智能调度的交通工具,选择了最原始的路线:
先是坐一辆老旧的柴油火车,沿着阿尔卑斯山脉的支线向北行驶。火车的车窗结着厚厚的冰花,透过冰花能看到外面白茫茫的雪山,风像野兽一样撞击着车厢,发出“哐哐”的声响。车厢里没有暖气,他们裹着所有能找到的厚衣服,依然冻得手指发麻。李青山靠在窗边,偶尔会拿出一张泛黄的地图,用铅笔在上面标记路线——那是他十年前和周教授约定的“紧急路线图”,上面的字迹已经有些模糊。
火车在挪威北部的一个小站停下,这里是铁路的终点。他们换乘了一辆二手雪地摩托,由李青山驾驶。雪地摩托的引擎发出沉闷的轰鸣,在无垠的冰原上留下两道深深的痕迹。风雪比想象中更猛烈,雪粒子像小石子一样打在脸上,疼得林雪睁不开眼睛。她紧紧抱住李青山的腰,将脸贴在他的后背——冲锋衣上沾着雪,却依然能感受到一丝温暖。
冰原上没有任何参照物,只有一片纯白,天空和地面仿佛连在一起,让人分不清方向。李青山凭借记忆和指南针,在风雪中艰难前行。偶尔会遇到冰裂缝,深不见底,只能绕远路避开。林雪看着父亲专注的侧脸,他的眉毛和睫毛上都结了冰,却依然挺直着脊背,像一座不会倒下的山。
终于,在第三天凌晨,他们看到了那个隐藏在冰原深处的冰洞——洞口被厚厚的冰雪覆盖,只露出一个小小的入口,边缘挂着长长的冰棱,像水晶一样反射着微弱的晨光。冰洞周围没有任何标记,若不是李青山记得准确的坐标,根本不可能发现这里。
“就是这里。”李青山关掉雪地摩托的引擎,风雪声瞬间变得清晰起来,像鬼哭一样。他从背包里拿出一个巴掌大的黑色设备——这是当年周教授给他的“紧急信号器”,按下上面的按钮,设备发出一串低频脉冲,“嗡…嗡…嗡…”的声音在冰原上传播开来,却不会被任何现代探测设备捕捉到。
几分钟后,冰洞深处传来一阵沉闷的机械运转声,像远处的雷声。紧接着,洞口的冰雪开始缓缓移动,一道厚重的合金门从冰壁中滑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