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第一得分后卫 (2/9)
过了2米,如果打内线就报6尺9,如果到了6尺9,那就朝着6尺11寸的方向报,都是越高越好。
还有极少数,觉得自己个子太高不想打中锋,那就往低了报,7尺就报成6尺11、6尺10,6尺11报成6尺9,希望能打前锋。
纳什往场上一站,明显比波特这种标准的190以上球员要矮一些,所以他可能都不到190。
别说内线了,他只能打后卫。
同时,纳什也不是完全由美国篮球体系培养出来的球员。
他出身在南非,后定居在加拿大维多利亚,这里是加拿大人口稀少的西海岸。
一个市总人口不到10万,比不上中国一些大一些的城镇。
这边离西雅图、波特兰很近,跨过海上国境线就到了华盛顿州。
中学纳什在加拿大学校上学,他运动细胞非常好,擅长篮球、足球、橄榄球、冰球、曲棍球,在学校里是篮球队、足球队和橄榄球队的明星。
高四他在篮球队场均能拿下21分11.2次助攻和9.1个篮板,率领球队拿到了省高中篮球赛的冠军。
不过这个冠军在美国篮球圈眼里没有任何含金量,事实上根本没有人知道史蒂夫-纳什是谁。
1996年互联网虽然已经出现,但还很不普及,别说高中篮球运动员的信息了,很多重大新闻在网络上都找不到消息。
时间往后20年,任何篮球天才都不会逃过世界上最庞大篮球经济体的搜刮和发掘,而在1996年,大学教练、职业球队的视野还很狭窄。
纳什的高中教练不厌其烦的给美国各所大学写推荐信,信中将纳什吹的天花乱坠,可大部分学校一看是个身高190,瘦弱的白人后卫就没了兴趣。
直到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大学的教练迪克-戴维决定看一看这名后卫的表现,让纳什的高中教练寄来了录像带。
看到纳什的比赛、训练录像后,迪克-戴维的心脏砰砰直跳,他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绝对绝对不要有别的学校教练看过纳什的表现。
然而迪克-戴维怎么都没想到自己还是慢了一步,和他们同在WCC联盟的冈萨加大学给史蒂夫-纳什开出了奖学金邀请。
纳什在进行权衡后,选择了冈萨加,迪克-戴维非常不甘心的打电话问纳什“为什么要选择冈萨加,是因为阿甘吗?”
纳什在电话中回道:“不是的,是因为离家近。”
冈萨加大学就在华盛顿州,途径西雅图,开车8个小时左右就能到了。
圣克拉拉在加州,距离维多利亚上千公里,坐飞机都要四个小时。
当然,要说甘国阳没在后面使劲自然是不可能的。
1992年夏天奥运会开始前,甘国阳去斯波坎出席“甘国阳日”活动。
菲茨杰拉德教练就缠着甘国阳说介绍一个好的球员来冈萨加打球。
甘国阳先是介绍了马健,菲茨杰拉德感到满意,说奥运会结束后可以来打球。
但菲茨紧跟着又说,最好再介绍个后卫过来,光马健一个内线还不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