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我有多勇敢 (3/6)
p; 所以钱澄海才主动退位,引入蒋兴权这样强硬的年轻教练,重新改组整个中国国家队。
从挑选的新年轻球员就能看出,中国队也在走大型化路线,年轻的孙军、胡卫东、巩晓彬等人,都是身高2米左右,技术全面,身段灵活的锋卫球员。
中国队要跟上世界潮流,就必须放弃小快灵,走大快灵。
只不过,1992年这些球员还太年轻,缺少经验,技术、身体和世界主流差距还比较大。
然而,这届中国队有个最大的BUG,就是一个处在巅峰期,并且刚刚实现了自我突破,达到新境界的甘国阳。
萨博尼斯知道,新境界的甘国阳有多厉害,他可以一个人包办攻防,他是篮球界的马拉多纳,和其他人不在一个次元。
但打平的情况下,甘国阳并没有站出来接管比赛,而是继续在三秒区执行自己中锋的任务。
外线孙凤武扛住了立陶宛的紧逼防守,传球给到了张勇军,甘国阳过来给张勇军做了掩护。
立陶宛的防守注意力就被甘国阳吸引去了,张勇军外线强突后急停跳投出手,命中!
中国这批球员,基本功还是非常扎实的,三从一大可能有不科学的地方,可但凡能坚持下来,篮球水平肯定有很大提升。
别的不提,在大运动量、高对抗的情况下,中国这批球员在罚球线上相当稳当,外线大多能达到80%以上的命中率。
像孙军更是能达到90%的命中率,这不光是天赋问题,更是后天极为刻苦训练的结果。
可以说,正是1992年的这批基础扎实的年轻人,为中国未来10-15年的篮球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正因为如此,甘国阳从来没有小看自己的队友,想着自己大包大揽,带队冲关。
一个月的训练、相处,他了解每个队友的技术特点,比赛风格,还有性格脾气。
张勇军、孙凤武这两名后场是队内的老将,张勇军绰号“歪把子机枪”,投篮出手时人有点歪,但命中率非常高。
在1986年的世锦赛上,他代表中国队出战,命中了35个三分球。
那届比赛能和张勇军媲美的,只有两个球员:一个是韩国队的许载,另一个就是彼得洛维奇。
张勇军这样的射手,和甘国阳打好了配合会非常舒服,能够有很好的出手空间和机会。
但他也有他的问题,就是身材尺寸一般(1米88),身体偏瘦,防守不行,不符合蒋兴权未来建队思路。
所以,在甘国阳入队前,蒋兴权并不准备重用张勇军,两人也有篮球理念上的分歧。
但在训练、配合后,甘国阳认为张勇军的风格很适合自己,加上他经验丰富,就将他提上了首发。
立陶宛这边,攻防的强度越来越大,不过立陶宛球员很快发现,三秒区是真的不好进。
侧翼马修利奥尼斯接球一步突过了张勇军,走底线冲篮下。
这球甘国阳如果过来补,他就传给切篮下是萨博尼斯。
补过来补,自然是直接攻击篮筐,几乎势在必得。
然而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