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对极了 (2/5)
下球,再上,还不进,再上的重复刷板。
80年代,1988年,查尔斯-奥克利单场抓下了35个篮板球,这已经是最接近40个篮板的记录。
那时奥克利还在芝加哥公牛,对手是克利夫兰骑士——80、90年代专门给公牛球员创造记录和名场面的专业背景板。
只有甘国阳,常规赛、季后赛,都创造了单场40个篮板球记录,他的手像装了吸盘一样,将球不断掠入怀中。
他的反应速度那么快,预判又那么精准,永远先人一步,牢牢占据有利位置,再用第一等的力量清场,轻松抓下篮板球。
在甘国阳掌握的所有技术中,他对抓篮板球的训练、研究是最少的。
这点他和罗德曼不同,罗德曼有天赋,但身体条件决定了他必须钻研。
罗德曼看了很多录像,进行了大量思考,总结出了一套抢篮板的诀窍,在场上践行。
甘国阳没有那么多前期汗水的积累,也没有中后期的一朝悟道,从高中开始他就是篮板天王。
他对篮球有着天然的亲和力与渴望,他知道球会去哪里,更重要的是,他永远都想把球牢牢抓住。
在玫瑰花园球馆,比赛结束后,更衣室里,记者们将摄像头都对准了创造篮板记录的甘国阳。
对于这样的场面,甘国阳早就习惯了,他熟练地应对着记者们的问题,并表示自己也惊叹于自己43个篮板球的表现。
被记者问到如何一场比赛拿这么多篮板球时,甘国阳严肃地说:“首先,你要是个球霸,队友要把篮板球让给你。因为一场比赛就那么多篮板,队友抢多了,你就没得抢。所以,我要感谢我的队友,他们愿意把篮板球分给我。”
记者们都笑了,认为甘国阳在开玩笑。
甘国阳是在开玩笑,但他说的也是实话。
90年代的比赛不像60年代,60年代回合多,命中率低,一场比赛能有60到70个篮板球机会。
而且那时候球员位置分工明确,抢篮板球是内线的工作,巨兽型球员和普通球员身体差距巨大。
所以才会有超人的篮板记录。
到1992赛季,场均篮板数已经降到了40到50左右,一场比赛拿40个篮板,基本就是把全队篮板包圆。
如今外线球员也都高大、强壮,有些外线球员的篮板能力甚至不比内线差,篮板自然更加分散。
甘国阳一场能抓40个篮板,自己能力强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绝对离不开队友的帮衬。
当晚,甘国阳请全队的球员和工作人员到威拉米特河畔的酒吧餐厅喝酒,所有开瓶费他一个人全包。
大家都喝的很尽兴,不过甘国阳自己却滴酒不沾,他一口都没喝,只是坐在角落里,点了一杯苏打水。
安东尼奥-戴维斯凑过来敬了甘国阳一杯,道:“桑尼,你真是令人羡慕和钦佩。”
甘国阳抿了一口苏打水,道:“为什么这么说?”
戴维斯道:“你可以请所有人喝酒,但自己能坐在一旁不喝酒。这太酷了,这是权力的象征,你可以对任何人说不!”
自从梅森被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