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四百八十八章 伦敦刮起的中华旋风 (5/6)

/>

    因为中华文化讲究含蓄之美,伦敦的贵族们也开始有样学样,一改往日的放荡,居然讲究起了“含蓄”。

    伦敦最为火爆的餐厅就是中式餐厅,尤其是那家名为“紫禁城”的超豪华中式宫廷餐厅,出品的都是中华最古老、奢华的宫廷菜,只有过去的中国皇族才能享用。

    打起这样的旗号,这间餐厅成为了整个伦敦乃至于欧洲的中华餐厅的代表餐厅。

    而且这间餐厅超有逼格,就餐者必须要穿中华式礼服,且客人必须要使用中式餐具,并不提供欧洲餐具,就这样,还每天只限量一百桌,每桌限量五人,等于一天只招待五百名客人。

    其就餐名额火爆到了极点,由于采用预约制,据说在1795年年末,这家餐厅的预约名额就已经排到了1797年的年末,其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更有趣的是,预约者不单单只有带英的权贵们,来自欧洲大陆们的权贵们,甚至某些教会势力的预约也很多。

    这年头,就算是后来被称之为美食荒漠的带英,其上层也是有着较为丰富的饮食传统和菜单的,宫廷美食也是主打一个奢侈华贵。

    仰望星空之流的“美食”要是这个时候被推荐给带英王室,恐怕死不瞑目的除了那些鱼头,还有厨师本人。

    尽管如此,初次正式出海的中华美食也还是在这样的局面之下征服了权贵们的味蕾。

    这里头除了一些中华美食本身的烹饪优势,恐怕也有不少中华文明的加分项存在,否则,这些高层权贵可不会那么轻易的就在异域美食面前投降。

    当然了,按照赵学宁的策略,除了代表高级奢侈消费的“紫禁城”等面向贵族高官的奢华餐厅,同样也有面向广大平民的平价小餐厅。

    这些平价小餐厅没有那么奢华的装修和奢侈的食材,只是将普通的菜式、普通的美味带到了伦敦的街头巷尾,主打一个价格亲民,吃饱吃好。

    按照赵学宁的建议,这一批海外创业者们开创了快餐式的吃法,用一个木头盒子装填米饭和菜式,直接打包销售给城市里的工人们,获得了非常巨大的成功。

    这年头,随着圈地运动和工业革命的深入,大批量大批量的带英农民被驱赶到了城市里成为无产阶级工人,他们就是这些平价小菜馆的主要服务对象。

    虽然中华菜式加上米饭的盖浇饭式的组合很受欢迎,不过考虑到稻米在带英种植数量有限,所以即使华联方面也有雇佣农庄种植稻米或者自己购买土地雇人种植稻米,鉴于带英子民们长久吃面包的习俗,大厨们也决定“入乡随俗”。

    一群厨师聚在一起,商讨出了把脱骨肉、菜烹饪之后用两片菜叶子裹起来,再用两片面包夹在一起进食的方式。

    保留食物口感的前提下,用带英子民更熟悉的方式来外包装,来了一个中英结合,推出了这款被命名为“中华面包”的快餐美食。

    于是这款“中华面包”更是以旋风一般的速度快速席卷了整个伦敦的底层群体,并且更进一步向伦敦城外和其他大型城市蔓延,在短短的数月时间就在英格兰形成了风尚。

    甚至快速向威尔士、苏格兰地区推进。

    于是中华美食在常年以黑面包为主的各式面包、鱼类为主要食物的伦敦市民、工人阶层之中很快就积累起了强大的口碑。

    因此,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中华美食就在伦敦站稳了脚跟。

    中华文化在伦敦的高层、底层都开始扎根,一阵又一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抗战:我屡献毒计,老李劝我收手 绝爱囚笼:千金的男装救赎 穿书后,男主们跪着喊爸爸 修仙:从杂役到仙尊 睡完不认后,被阴湿继承人强宠了 分手后,我进了省纪委 我的1995小农庄 村姑嫡女谋天下 穿越笑傲,一统江湖 夫人撩而不自知,首富每天求抱抱
相关推荐:
修仙:从杂役到仙尊 村姑嫡女谋天下 雾色归京 穿成继母后,我改造全家种田忙 永恒之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