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 即将开打的战争 (2/4)
br />
考虑到这支军队的规模比较大,张剑南判断了一下局势,觉得只靠自己手下的三千人和一万名俄军正规军开战多多少少有点风险,翻车的可能性有点大。
虽然斡里非常愿意提供军事帮助,但是考虑到那些哈萨克骑兵们歪瓜裂枣的样子,张剑南觉得这一战还是得靠自己。
他们之前苦战了一百多年,愣是没有把圣彼得堡的扩张野望推回去。
于是张剑南派人返回新疆,向尹子明求援,要求抽调一个营的步兵前往支援。
他的手上如果有六千人,他就有更大的把握把这支远道而来的俄军远征军埋葬在这里。
于是在兰芳十六年的正月和二月,苏沃洛夫和张剑南两方面都在进行着紧锣密鼓的战争准备。
可以说这两人都是非常专业且有才能的军事将领,他们彼此都对自己的部下做了非常严密的军事安排,也对对方的兵力、装备、处境等等进行了一些侦查,得到了一些比较有效的信息。
由此算是从战略意义上做好了战斗的准备。
不过战争并不简简单单的是前线士兵的搏杀,在硝烟战场之外的其他战场上所发生的事情也将极大地影响到硝烟战场上的决胜与否。
比如,华联方面对张剑南是竭尽全力的支持帮助。
尹子明得知一支万人的远征军正在俄军将领的率领下抵达哈萨克汗国的时候,他对此非常重视。
张剑南要求一个营的兵力前往支援,他直接给了两个营的兵力,还专门安排了一个炮营携带大量火炮前往支援。
与此同时,为了保障这支军队的后勤不出问题,他开始要求浩罕国、布哈拉汗国和希瓦汗国一起为这支军队提供后勤支持。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尹子明将会协调财政部给予这三国一些经济上的优惠政策作为回馈,而这三国则需要保证竭尽全力的提供后勤物资给到前线的华联军队。
此三国的驻军和当地的外交人员应当从中发挥作用,动用一定的军事威慑力促成这件事情。
因为此时的中亚地区还处在西北军区的控制之下,所以尹子明的命令是可以得到贯彻的,很快西北军区司令部就根据尹子明的要求和决断开始行动,向四面八方传递消息。
做出了这一系列的决断之后,尹子明接着判断出这支俄军应该就是早前从圣彼得堡方面得知的要来夺回伊尔库茨克的那支俄军,而不是圣彼得堡方面专门为华联在中亚的行动而派遣出来的。
时间上显然对不上。
可能是行军路线上的一些问题使得他们出现在了哈萨克汗国,以至于原本应该是由乌里雅苏台军区主导的这场战争变为了西北军区主导。
不过战争就是这样,战场局势瞬息万变,任谁也没有办法完全在战前掌控全部的局势,所以这就要求军事将领能够随机应变,在紧张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计划变更,以此取得胜利。
能够办到这种事情,则可以称之为名将。
尹子明自认自己应该是除了李闯和楚腾之外华联的第三号大将。
自己参军打仗以来,除了很早的时候打英国佬的船只吃过几次瘪,被打得抱头鼠窜,但是从兰芳公司成立以来,就再没有打过败仗了。
勉强,也算得上是百战名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