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中亚争爸战 (2/4)
是接受了陈启隆的要求。
他们很明白,他们不会得到外援,他们也根本摆脱不了华联的影响力。
与其在经济危机的折磨中生不如死,还不如彻底投靠华联,背靠大树好乘凉,至少这舒服日子还是能继续过下去的。
两个汗国很快和陈启隆签署了简单的条约,承认与华联结成军事经济政治同盟,全面开放国门接纳华联的商业力量和驻军进入,并且为华联的驻军提供驻地、伙食费用等等。
希瓦汗国和布哈拉汗国的问题被陈启隆轻松解决,有了这两个汗国的投靠,华联实质上就已经得到了进一步向中东地区伸出触角的前进基地。
只要对这两个汗国进行一番经营,将当地的经济命脉完全掌控住,就能进一步从路上接触中东地方。
接下来,陈启隆转道向北,进入了哈萨克草原,去找哈萨克汗国商讨类似的问题。
与其他三个国家不同,哈萨克汗国并不实质统一。
这个汗国有三个主要行政区,从西到东分别是小玉兹,中玉兹和大玉兹。
每个玉兹都有自己的汗,当然整个汗国也有一个共同的大汗。
只不过随着前任大汗的去世,现任大汗斡里只能在中玉兹地区确立自己的实权,在小玉兹和大玉兹的影响力有限,并不能和他的父亲一样拥有更大的影响力和权势。
陈启隆于兰芳十五年九月出使抵达哈萨克汗国,在中玉兹地区找到了哈萨克汗国的大汗斡里。
不得不说,斡里对陈启隆的态度还是挺友好的,尽管斡里继承了他父亲的汗位是得到了带清的册封,名义上哈萨克汗国也是带清的藩属国,不过斡里和陈启隆都不是很在意这件事情。
反正带清已经完蛋了,谁统治着中华神州,斡里就认可谁是那里的统治者,并且表示出了臣服的态度。
尽管这种臣服的态度多少有点尴尬。
因为哈萨克汗国并非一个完全独立的实体,在作为带清藩属国的同时,也同时向圣彼得堡保持了臣服,属于是双姓家奴、中亚小奉先。
通过与斡里的交流,陈启隆得知了目前哈萨克汗国的实际情况。
在当下这个时期,不仅小玉兹地区的汗签署了臣服圣彼得堡的证书,就连哈萨克的大汗斡里也代表中玉兹签署了此类证书,圣彼得堡在小玉兹和中玉兹地区地区有不少的商业人员和政治人员。
只不过受限于超长的运输补给线和寒冷的气候,以及技术能力的不足,圣彼得堡只是在名义上拥有了小玉兹和中玉兹的宗主权,实际上小玉兹和中玉兹的子民们还是在汗王的带领下过着游牧生活,并且也不向圣彼得堡缴税。
这种状态就有点类似于带清和他的藩属国,两大强国都没有实际上掌控哈萨克汗国。
只不过圣彼得堡对外开拓领土的野心是非常旺盛的,受限于现实因素而无法办到,但这不代表他们就不会去做。
一时间无法统治,他们就慢慢修建军事堡垒,在已经被征服的西伯利亚汗国国内和小玉兹以及中玉兹的领地上,圣彼得堡已经修建了为数不少的战争堡垒。
依托这些堡垒,圣彼得堡的势力正在不断的得到巩固,可以说沙皇已经盯上了中亚的这几个汗国,只要时机成熟就会张牙舞爪而来,将中亚变成他们的后花园。
不过这一次,圣彼得堡应该是没有这个机会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