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 浩罕国的经济危机 (3/4)
的脑袋瓜子砍了下来,血淋淋的,叫人不寒而栗。
然后,在大清帝国的废墟之上,华联建立起来了,一个叫做赵学宁的人成为了这个新国家的统治者。
他不是皇帝,他自称大总统。
纳尔布塔并不知道什么叫大总统,但是在他看来,这两个词或许是同一个意思,反正都是最高统治者。
他完全可以理解为大清完蛋了,一个新的王朝建立起来了,中华大地上完成了政权交替。
他的老大哥没了,浩罕国从此也不再是一个有归属的藩属国,从家犬变成了野狗。
当然这些在当时看来都不算什么问题。
因为在赵学宁出兵新疆收复新疆之前,浩罕国并没有直接感受到华联的军事威慑力。
在当时来看,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威胁对于浩罕国来说是比较有限的,但是经济上的威胁却是实实在在的体现出来了。
带清为了经营新疆并且拉拢浩罕国,的的确确是把国际商贸的一部分给放在了西线,让浩罕国成为二道贩子,狠狠的吃了一大口肉。
可是华联建立起来之后,西线上的贸易就完全停止了。
理由很简单,华联有强大的海洋力量,他们的所有商贸需求几乎都可以通过海洋路线释放出去,并没有必要去走那十分难走且危机重重、速度迟缓的陆路通道。
丝绸之路在大航海时代之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在大航海时代,没有铁路加持的陆上丝绸之路就落入下风了。
更何况在当时新疆还不在华联的掌控之下,就更没有必要从西线把商品运输出去,那样一来成本会无限增加,赵学宁不会做那样的事情。
在海上贸易航线非常稳定且出货量庞大的前提之下,西线的陆上丝绸之路在那一阶段几乎就是废弃的。
而暂时没有被华联直接控制的新疆在没有中原商品输入的前提之下,那些不想投降的当地部族也被逼着过上了苦日子。
赵学宁是有意识地实施了经济封锁政策,断绝了丝绸之路,停止输送商品进入新疆。
各种新疆部族大量需要的日用品直接断绝来源,很多部族的日子直接掉了几个档次,倒退回几百年前,很多部族爆发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内斗的一塌糊涂。
就算有些能稳住局势的部族也不得不面临物资极度匮乏、生活质量断崖下跌的事实。
赵学宁的经济封锁政策杀敌一千自损为零,将当地的反抗部族给逼的越来越弱小,在新疆战役发起之前,他通过经济战术就已经大大削弱了整个新疆的反抗势力。
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神仙打架,凡人遭殃,新疆各大部族被经济封锁了,就等于浩罕国也被经济封锁了。
从兰芳十一年下半年开始,他们是一星半点来自华联的商品都得不到。
别说一支商队,就连一个落单的商人都没有出现过,繁盛的丝绸之路瞬间就变得荒凉了起来,好像一切只是一场幻梦,梦醒了,荒凉也就来了。
那华联收复新疆之前的两三年时间里,浩罕国的财政收入断崖式下跌,大大缩减。
原先不断流入的热钱和商品消失了,国内立刻爆发了严峻的商品、货币危机。
纳尔布塔本来还在雄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