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六零农场系统(44) (2/3)
nbsp; 谢姎盼望已久的独立小院也赶在入冬前盖了起来。
木石结合的主体构架坚固耐用、土坯镶嵌鹅卵石的墙体简朴美观、茅草屋顶底下铺着挡风御寒的防雨布。
屋子虽然只盖了三间,但院子很大——
竹篾编起来的篱笆墙,缠满了山里移栽的藤系野花。
院门到正屋铺了一条石头小路。
铺路的石头是宋小弟帮她从月弯湖畔捡回来的,大大小小都有,唯一的共性是被湖水冲洗掉了棱角。
这些鹅卵石一块紧挨着一块嵌入泥地,雨天进出鞋子就不会带起泥了。
石头路左边开了一畦菜地,右边盖了一间鸡舍,养了两只小鸡。
屋后也铺了一条石头小路,通往伴月山入山口。
后院的空间也不小,沿着篱笆墙种了一圈山里移栽的野果树。
虽然果子酸涩,但回头想个办法给它们嫁接一下,野果树一样能迎来它们的春天!
子系统:【宿主,你的小院跟偶空间里的很相似呢!就差一条小溪和一个咸水池塘啦!】
谢姎摩挲着下巴寻思:小溪有竹管引流的古井水了,有没有无所谓。咸水池塘不现实,但淡水池塘可以试试啊。
于是,她在靠近山脚的宅基地边缘,挖了个小土坑。
坑里引入空间里的溪水,顺便弄了几尾溪里的鱼虾养着。
沿着池塘搭了一圈架子,明年春天去山里再找找有没有老藤的野葡萄树,移栽一株。
再不济,也可以种丝瓜、黄瓜、葫芦、扁豆等会攀爬的瓜果蔬菜。
到过年时,小院已经被谢姎捯饬得有模有样了。
不少社员和知青没少在背后议论她,觉得她大费周章建这样一座房子纯属浪费。
父母是双职工的城里人,过惯了城里方便、舒心的好日子,哪里吃得惯乡下的苦?
即便她力气够大,什么农活都搞得定,可乡下要什么没什么,时间一长等着瞧吧,肯定待不住!
将来有机会回城,她会不回去?
回去了这屋子不是白盖了吗?真是瞎折腾!
几乎没几个人认为谢姎会留下来、一辈子留在月湾大队。
大部分人觉得只要有机会,她肯定会回城。
甚至还在私底下打起了赌,赌谢姎什么时候受不了乡下的生活,拿“亩产千斤”的大功劳换一个回城指标。
然而,直到大队拿到第一个回城指标、直到公社下发了若干个工农兵大学推荐名额、直到高考恢复……
一批又一批知青陆续离开月湾大队,有的得以回家,有的考上了其他城市的大学。
就连宋书鹤祖孙也被一辆军用吉普接走了。
唯独谢姎,哪儿都没去。
她放弃大队长送到她面前的返城机会,放弃老宋同志帮她争取到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