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六零农场系统(40) (2/3)
bsp; 宋书鹤走出猪圈,抬头望望天,想看看太阳是不是打从西边出来了。
哦!现在是晚上,根本没太阳!
……
谢姎不知道宋铭钰大晚上的还在猪圈大扫除。
她一夜睡到天亮,给自己开小灶吃了顿饱饭,精神抖擞地上工去了。
上午的活才干到一半,狗娃几个小孩儿跑上梯田大声朝她喊:“谢知青!谢知青有你的信和包裹单!”
七月起,公社邮局展开了给下边几个地处偏远的大队“送温暖”行动——凡是信件和包裹单一律送到大队。
这么一来,知青们就不用动不动请假去邮局询问有没有自己的包裹或信了,收到包裹单了再去领也不迟。
“谢知青,包裹哪里寄来的?会不会是明岛市寄来的海鲜干?”
隔壁任务田的社员翘首问道。
谢姎摇摇头:“包裹单上没写明地址。”
只写了她有四个包裹待领取。
社员比她还积极,热情地问:“那需不需要请假去邮局?”
“请什么假啊!小谢同志这是在帮我们忙,去邮局期间的工分还按满工分计。小谢同志你尽管去!你的活我们帮你干!”
“对对对!谢知青你快去快回!这点活我们随便搭把手就干完了!”
谢姎就这样被热情的社员们催下了梯田,骑上自行车去了趟公社邮局。
一次领到四个包裹,其中两个体积比她人还要大。
谢姎一一看了眼包裹上缝着的寄件信息,顿时明了:
两个小一点的包裹来自姑姑和林玺;
两个特大号包裹分别来自明岛市和大西北。
她把两个特大包裹迭在自行车后座,用麻绳绑得结结实实的。再把两个小的塞在背篓里,倒背在胸前。
像耍杂技一样,载着比她人高的包裹回头率极高地骑出公社、抓紧时间回了大队。
到大队以后,她把另三个包裹放回宿舍,徐胜男寄来的包裹当大伙儿的面拆开了。
徐胜男这次寄来了整整两大包约有十斤的紫菜虾皮、十斤盐渍海带,另外就是一些蛤蜊干、蛏子干之类的海边十分常见的小海鲜。
信里说这类海味量多便宜,月湾大队这边想怎么换都行。
大队社员们一听高兴坏了:“那太好了!我们这边野菜、菌子最不愁,就拿这些跟他们换,不花钱还有海鲜这好东西尝鲜,巴适得很!”
大队长提醒了一句:“换可以,但别忘了包裹邮资不便宜,别每次都让小谢承担。”
“放心吧大队长!我们都商量好了,邮资多少由换的几家均摊,肯定不让小谢同志吃亏。”
川南的月湾大队和明岛的红旗大队就这样结成了以物易物的对子。
月湾大队把漫山遍野的野菜、菌子晒成干寄去明岛市,红旗大队把他们那边最常见的海鲜干寄过来,也算是小范围地实现了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